1981年,在党的十一届751中全会上决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率先提出了“以计划经济为主、以市场调节为辅”的策略方针,随后十二大进一步对此作出了肯定。虽然《决议》强调的是“计划经济为主”,但同时也肯定了“市场调节”的作用,而且,在当时的中国国情而言,市场经济是带动不起整个中国的,必须要由计划经济来引导。1984年10月,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了“以公有制为基础,有计划地发展商品经济”的新概念。[1]而后,党的十三大进而提出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有计划地发展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两个重要角色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对全社会具有覆盖性作用,其关系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继而,在党的十四大会议上,明确把“建立进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从此,“市场经济”这一词汇逐渐走入中国的千家万户,直至发展至今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深入民心,这一发展趋势不可逆转。所以,作为市场经济的调控者和引导者-政府,其所扮演的角色的定位也必须与时俱进。
市场经济之所以被称为市场经济,就是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才是配置资源的主要机制,市场才是主体,然而政府不规范的角色定位,致使身为主体的市场在经济中发生混乱,被动地接受政府的安排,活像一个傀儡,但这对其发展确实极为不利的,市场经济中产生的困难,再困难也要率先由市场自身解决,政府可以适当地给予援助,而并非将行政手段间接甚至直接插入到经济发展中,这样的经济冠以市场经济之名,实为国有经济之身。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政府对其角色进行重新而正确的定位,以便使其得到平稳、迅猛的发展。
(二)政府转变角色是修正政府传统角色缺陷的要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在于弥补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但在政府弥补这些缺陷的同时,无意间却造成了市场以外的其他的缺陷,这主要归咎于政府角色在定位的环节出现了问题与错误。政府角色定位就是政府在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呈现,我国政府角色定位也在实践中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蜕变,但在其蜕变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缺陷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必须对政府传统角色进行修复。
1.政府角色越位
所谓政府角色越位,是指政府插手了许多本应由企业和个人能解决甚至能解决的更好的事务,而不越位就是“不当婆婆”。西方有句谚语:属于上帝的,让上帝去管,属于恺撒的,应该让恺撒来管。[2]我国政府目前存在的角色越位现象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的越位上。
首先,生产越位。政府的国有企业生产了大量本能由市场提供甚至能提供的更好的个人物品和自然垄断性物品,这从一定程度上霸占了市场经济的市场,甚至非但没有对市场经济起到推动作用,反而造成了负面影响。以西沟乡政府养“示范鸡”事件为例,新疆乌鲁木齐县的西沟乡政府为了带领本村村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积极规划并实施了在县里养鸡的策略,由乡干部带头养鸡,为村民作示范,结果却贻笑大方了,因为市场并不认可这批“示范鸡”,西沟乡干部不但赔了钱,耽搁了自身的本职工作,还惨遭村民的抱怨。
其次,服务越位。政府的事业单位垄断了国内公共服务行业,对社会生活的垄断涉及各个领域,如科、教、文、卫等层面。它们大多由国家的财政部门供给,占据了大量的财政支出,同时也存在官僚作风严重、回应性差、服务质量低下等诸多问题。[3]当向人们提到公共服务这四个字,群众第一联想到的就是政府,因为当下几乎所有的公共服务都被政府占据着,市场上私有服务性企业少之又少。以市为单位,民办学校屈指可数,绝大多数都是由国家开办的,吃的是国家财政的支出。国家在大力支持教育事业的同时,也应发展一下民营教育事业。当然,这是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现象,甚至也不能说所有的学校、医院都必须是私立的,这也是错误的,我们追求的是一种平衡发展。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角色定位分析(2):http://www.751com.cn/faxue/lunwen_38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