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法学论文 >

“邻避现象”中的民主协商路径分析(2)

时间:2020-03-31 16:13来源:毕业论文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因频繁出现的垃圾处理事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舆论压力,臭气、垃圾焚烧产生的二噁英等环境问题成为公众特别关注和敏感的焦点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因频繁出现的垃圾处理事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舆论压力,臭气、垃圾焚烧产生的二噁英等环境问题成为公众特别关注和敏感的焦点问题。政府不得不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到协调和平衡各方利益与不满的扯皮之中。虽然政府己经疲于应付,但却还是难以做到让公众满意。更加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城市人口持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导致国内很多垃圾处理厂超负荷运转、新的垃圾处理厂选址越来越难,再加上垃圾后期治理措施的不到位,或致垃圾处理危机在更多城市蔓延,并且引发更加严重的社会冲突问题。
为了实现社会的良序运行和平稳较快发展,十六大,尤其是十七大以来,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从近几年增长式地爆发的邻避冲突现象中,我们明显地看到,地方政府在应对邻避现象的治理中,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的甚至采取搁置、不了了之的方法待之。邻避现象屡屡发生,邻避问题的出现对传统的决策方式提出了挑战,打破了政府——专家的决策制定模式,冲击了命令——控制的决策运行机制,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针对政府决策的高风险进而导致民众生存的严重威胁境况,本文将在风险社会理论和协商民主理论指导下,对城市邻避现象及其新型治理模式——民主协商进行较为系统研究
二、邻避现象概述
邻避现象是近年来出现在学术界的一个新词,学者们对邻避的研究方兴未艾。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公共设施也越来越多。然而,公共设施为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提供了便利的同时,却损害了设施周围民众的利益。周围民众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奋起抗争,民众与政府间的邻避现象层出不穷,这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要找到治理邻避现象的有效路径,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和了解邻避现象的内涵和类型。
(一)邻避现象的含义与特征
“邻避”一词是英语缩略词“NIMBY ( Not-In-My-Back-Yard)”的音译,它的字面意思为“不要在我家后院”。20世纪70年代,在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中,西方国家的公共部门需要配置若干设施来提升社会、文化、经济等服务职能。但时,并不是每项设施都受民众的喜欢,其中有部分设施,诸如核电站、垃圾处理厂、葬殡仪、石化工厂等,具有较强负外部性,对周边生活环境带来危害,引起当地居民的抗议与斗争,这种抗议与斗争称为“邻避冲突”。这些建设之后整体上能够服务于社会,却会对附近居民产生消极影响、附近居民希望逃离或不愿与之为邻的设施设备,称为“邻避设施”。拉夫特和克拉里将邻避现象称之为“强烈的、有时是情绪化的、常常是固执的” 非理性反应。弗瑞则认为是“一个公共善和个人恶的混合体,因此导致社区强烈地反对将它建造在他们周边。 《牛津英语词典》将“邻避”定义为:“对于被认为有害或危险的事物,虽然被暗示未在其他地区遭致反对,但人们仍反对将其设置于所处区域的态度”。综上所述,“邻避”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强化和科技进步、公民意识苏醒以及生态保护要求共同作用形成的,不能片面地将其贴上“理性”或“非理性”的标签。而且,邻避不仅仅是某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不仅是资本主义国家,或者是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发展中国家,抑或是发展中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是必须要面对和处理的。 “邻避现象”中的民主协商路径分析(2):http://www.751com.cn/faxue/lunwen_4919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