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土木工程 >

南京市某高校五层校办综合楼建筑与结构设计(2)

时间:2019-12-21 10:37来源:毕业论文
建设场地位于南京市孝陵卫200号,地勘资料显示,场地地势平坦、稳定性好,为Ⅱ类场地。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基础形式采用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建设场地位于南京市孝陵卫200号,地勘资料显示,场地地势平坦、稳定性好,为Ⅱ类场地。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基础形式采用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场地土自上而下三层为:

1-1杂填土:灰黄色,杂色,松散,成分以碎石、混黏性土为主,局部路面地段地表为水泥路面,不均质,堆填时间约8年,厚0.3~2.7m。

1-2素填土:灰黄色,松散~稍密,以粉质黏土为主,夹少量植物根茎、碎石子等,局部间夹淤质填土,堆填时间约8年,不均质,厚0.3~6.1m。

2粉质黏土:灰黄色、黄灰色,可塑,见铁锰质浸染,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高,厚0.80~6.8m。

3粉质黏土:黄褐色、灰黄,硬塑,见铁锰质结核,切面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底部含少量卵砾石,成分石英质,亚圆形,含量不均,约10~25%,直径0.5~6cm,个别大于10cm,厚0.5~10.6m。

场地地下水水位按场地整平后室外地坪标高下1.0m埋深考虑。选取3粉质粘土层作为浅基础的持力层,基础埋深2.1m,承载力特征值 。

本工程建筑设计及结构设计满足下列标准和规范:

建筑制图标准(GBJ104—87)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J1—8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2  建筑设计

2.1  平面设计

(1)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本工程为南京市某高校校办综合楼(以下简称为校办综合楼),具有接待、办公、会议等功能,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1]应满足上述功能。

主要房间(办公室)的平面设计,需满足房间内办公用具的放置空间及办公人员的正常使用面积,以及人员进行室内交通的面积等。首先进行办公室的平面设计,其他功能房间的平面布置相对机动,结合办公室的平面设计和平面组合设计进行确定,这里不一一叙述。

校办综合楼为公共建筑,还需进行建筑的无障碍设计[2]。该建筑的主要出入口设有无障碍坡道,每一层的男女卫生间均设有无障碍坐便器,以供身体有残疾的外来办事人员使用。

(2)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校办综合楼往来人流量大且人流集中,走廊采用内廊的形式,净宽2.3m,可满足大量人流通行。内廊东、西两端均设置窗户,大厅、侯梯厅等公共使用空间采用开放式设计,增加走廊的自然采光与通风。走廊的长度对消防疏散的影响较大,本设计中房门至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最大距离满足相关规范[1]。

建筑物主要出入口正对的过厅处设置三部电梯和一部消防楼梯,电梯及楼梯入口位置醒目,距离主出入口近,且在该校办综合楼的核心位置。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可以使人流方便快速地疏散和到达目的地,一方面满足了学校办公楼简洁、明朗、大方的设计需求。另外,为了满足安全疏散要求,该校办综合楼的西侧还设置了一部消防楼梯。

门厅位于主要出入口处,具有集散人流的功能。在门厅的东侧设有安保室和监控室,保障高校办公人员的安全。门厅与候梯厅(过厅)相连,在侯梯厅处设有高校教学展示区,方便外来宾客利用候梯时间了解本校办学情况。侯梯厅(过厅)的设置增加了缓冲区,方便日常人流集散。

(3)平面组合设计

本校办综合楼集接待、办公、会议等功能于一体,为了提供更好的办公环境,考虑建筑物各部分的使用顺序和交通路线组织,根据房间使用频率的高低布置功能。 南京市某高校五层校办综合楼建筑与结构设计(2):http://www.751com.cn/gongcheng/lunwen_4378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