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大学生公共精神研究(3)

时间:2021-06-07 19:06来源:毕业论文
2.2 我国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发展历史 我国第一所大学是1870年于上海创建的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第一所官办大学是1895年于天津创办的北洋大学堂,此后一

2.2 我国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发展历史

我国第一所大学是1870年于上海创建的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第一所官办大学是1895年于天津创办的北洋大学堂,此后一百多年间,中国大学在各种风雨洗礼中不断发展,大学生群体在不断地壮大和变化,其公共精神也随着大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2.2.1 1870年—1949年:公共精神的出现和繁荣

19世纪晚期,西方基督教会在我国创办教会大学,将现代教育模式带到了中国,民国时期共有教会大学二十三所,制度完善、名师云集,同时中国官方也创办了一批优秀的大学,这些学校博采中西文化之长,培养出众多优秀学生人才。这一时期中国社会贫穷落后,饱受欺凌和压迫,大学生群体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普遍拥有进步的思想,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创办报社,组织学生运动,“以天下为己任”,是公共精神坚定的拥护者和先行者。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爱国运动,揭开了新民主zhuyi的序幕;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同时他们努力摆脱封建旧习,反对剥削和压迫,尊崇知识,容纳不同的观点,展现了良好的个人修养。文献综述

2.2.2 1949年—1978年:公共精神的萎缩和扭曲

1952年我国仿照苏联模式,对高等院校院系进行全盘调整,将教育中心放在工科技术人才的培养上,而忽视理科基础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直接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缺乏人文精神的熏陶,学生整日埋头苦读,而不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公共精神出现萎缩。六七十年代中,社会过分政治化,借着“维护全体人民利益”的旗号,私人领域受到过度干涉,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界限模糊,私人生活被强行地“公共化”,个人对隐私和个人权益的正当要求反而会被扭曲成不忠和背叛。大学校园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带着这种扭曲的“公共精神”,很多大学生和老师抛弃本职,相互迫害,整个校园和社会陷入混乱和人人自危之中。

2.2.3 1978年以后:公共精神的缺失和重塑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教育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高考制度恢复,大学生的选拔重新步入正轨,对学生的教育也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其中有挫折也有进步,大学生比社会中人更容易接受个人和自主的观念,自我意识觉醒,对个人权利提出要求,但在公共事务方面却显得过于自我中心,缺乏公共精神,对公共秩序、公共道德置若罔闻,因此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重塑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3 我国大学生公共精神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3.1 大学生公共精神缺失的现状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公共精神缺失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1 自我中心,缺乏集体观念

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万千宠爱在一身,养成“小皇帝”、“小公主”脾气,希望别人都以自己为中心,凡事都从自己利益出发而很少考虑别人。曾经有报道称爱心捐赠衣物活动,一些大学生竟然捐出不穿的内衣裤和脏衣服,美其名曰献爱心,其实只是为了自己丢垃圾方便;有的大学生住进集体宿舍,常常因为一些小事与室友闹矛盾,无法跟室友和平相处;上课迟到早退、考试作弊、遇到集体活动就找借口躲开,这些只考虑自己而忽视他人和集体的事情在大学生里层出不穷。来!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3.1.2 功利心强,缺乏独立人格精神

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表现出强烈的功利化倾向,考研大军里绝大多数是为了拿到高文凭获得更好的工作,真正愿意钻研学术投身科研的学生越来越少,入、考公务员热也多是基于个人前途考虑,而很少从公共利益出发。与此同时,大学生应该培养的独立人格精神也日渐被世俗功利所侵蚀,道德观、是非观存在问题。很多大学生对社会上的道德规范、真假善恶现象不能正确地判断与评价;对自身的社会地位、社会责任和社会基本规范不能正确把握, 对实现自身应有的权利和义务所取手段的理解, 以及对由此产生的对社会群体的情感、依恋、感应和对自然与社会的审美心理的意向, 均缺乏正确的判断与评价。更重要的是在面临外界影响和压力时, 不能够自我依靠, 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 而随波逐流, 屈从于权威, 屈从于外界影响和压力而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大学生公共精神研究(3):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7642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