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幼儿教师奖励行为的调查研究(3)

时间:2019-05-10 22:32来源:毕业论文
(三)奖励能巩固和发展幼儿良好行为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实验基础上证明了奖励是强化手段的一种应用形式,认为奖励能对行为起到强化作用。行为主


(三)奖励能巩固和发展幼儿良好行为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实验基础上证明了奖励是强化手段的一种应用形式,认为奖励能对行为起到强化作用。行为主义先驱桑代克提出“刺激—反应”联结理论,认为这就是学习的实质。准备律、练习律以及效果律就是形成联结的三大基本规律。效果律指的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可改变的联结,给以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增强,给以不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减弱”。其中满意的后果联结指的就是奖励,奖励能够加强“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另一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认为人的所有习得的行为是通过条件反射原理实现的。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就是强化,而奖励最突出的作用就是对良好行为的强化,因此奖励的强化行为作用能对幼儿的良好行为起到巩固和发展的促进作用,教师对日常教育活动中幼儿的良好表现和行为进行奖励,满足幼儿某一方面的心理需要,进而增加这一良好行为的出现次数,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各方面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四)奖励能对幼儿实现个别化教育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个体行为不是简单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取决于个体对这一刺激的知觉和理解。认为,奖励的作用不仅仅取决于施奖者的意图,而存在于施奖者与被施者之间的互动中。认知心理学对奖励内隐意义的研究,克服了行为主义只关注外显行为的局限,揭示了表扬、奖励与使用情境、任务难度、个体知觉、不同动机方面相联系的内隐意义。
例如,在竞争性情境中,奖励对能力较强者起到肯定、激励的作用,对能力较弱者起到鼓励、认可其付出的努力和受锻炼的重要性。在合作性情境中,奖励能起到表扬其进步和努力以及激发其动机的作用。当个体完成某个难度较低的任务后,奖励暗示着奖励者低估个体能力,从而降低个体行为的积极性。同时当个体出于内在动机完成某项活动时,奖励可能会 削弱个体的内在动机而起到反作用;而当个体完成某项活动是为了获得表扬、奖励时,此时奖励就能增加其活动动机。
因此,幼儿教师能利用奖励所能提供的丰富信息这一特性,依据不同的教育情境,因材施教,对幼儿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奖励策略以达到具有“适切性”的教育意义。
(五)奖励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自尊心
奖励相对于惩罚而言,是一种对幼儿言行积极的、正面的评价行为,这种正面的肯定能促进幼儿自信心、自尊心的提高,进而促进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的良性发展,形成一种积极、自信、和谐的精神氛围,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时因为幼儿的好模仿的天性,有助于幼儿形成对世界、 对他人的积极看法, 尽可能感受生活的阳光面,促进其亲社会情感和行为的发生。
总之,大部分研究表明奖励相比惩罚等手段更能激发个体的活动动机,培养其自尊心和成就感。
二、教育实践中幼儿教师奖励的具体形式
教育实践中的奖励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按其内容划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有的按其形式划分为外部奖励和内部奖励;还有的将幼儿园的奖励分为正式奖励和非正式奖励 幼儿教师奖励行为的调查研究(3):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3315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