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方法
1.访谈调查法:根据研究的需要,本课题采用访谈调查法对小学“学困生”进行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及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进而挖掘“学困生”所处的环境,进而进行深度分析,以及教师和家长是怎么处理“学困生”的问题的。
2.观察法:根据学生在平时的行为表现,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上课表现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三、小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一)小学生的特点
1.在新民小学调查中发现的孩子具有特别强的好奇心、好动、爱表现、爱模仿等特点,他们的记忆力、思文能力都比较好,特别是形象思文能力,但这一阶段的孩子缺少理性思文,逻辑思文能力不强,他们爱活动、坐的时间不长,认真听课主要集中在课前二十分钟左右,再多让学生集中学习,学习效率就会大打折扣[2]。如果在此时进行教育,如果方式不恰当,语言稍微有点过激,他们甚至会和老师发生顶撞,这样的事情也屡见不鲜。
2.小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学习思想意识比较低,自制力比较差,学习完全凭兴趣,如果学生对安排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或者教材内容偏难,他们就觉得没意思,这时容易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发生扰乱课堂秩序的现象。而老师由于不关心学生,不进行及时的矫正,学生没有自信心,最后学生就慢慢放弃学习,成为所谓的“学困生”。
3.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因为是小学生,他们的记忆力,思文力都没发展成熟,记忆或者思考都是凭借形象记忆或者动作记忆,大多数“学困生”都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所以效果自然不好。学生没有得到及时的矫正,经过自己的努力发现还是学不好,最后只能选择放弃学习,想干什么就什么,甚至出现逆反的心理。
(二) 教师方面原因
1.教师教学技能的缺失。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上课,只管自己教,而不管学生们到底学会了没有,课下也不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了解,各种情况也不顾不问,也不研究教学技能,久而久之学生也对其教学方法感到厌烦,直接导致不喜欢他所带的那门科目。另一种教师是是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强,控制不了学校的局面,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利用小游戏,由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小学课堂不能使用满堂灌的方法,想增强课堂的趣性,课堂上唱唱跳跳,内容也丰富多彩,想让孩子在愉快的学习中学到知识但时间一长[3]。我们就不难发现,学生的兴趣慢慢的开始减弱,开始的兴趣也不复存在,对一些反复的活动也开始有厌倦情绪,学生的学习也把握不住知识的中心,更不知道要学习什么和要掌握哪些内容,也可能是课堂环节安排不合理,所学的知识没及时巩固,最后导致教学的失败,学生的成绩自然也令人不满意。
2.教师职业道德的缺失。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各方面影响非常大,孔子曾经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困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一些教师打心底里的看不起学困生,对“学困生”漠不关心。更有甚者,无论是在课上或者是课下,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经常用一些过激或者世俗的言语刺激“学困生”,使一些本来学习还有希望的学生彻底沦为“学困生”,认为“学困生”永远学习不好,对“学困生”的学习,生活一点也不关心,学生有了失落感,从此再也不再热爱学习。 小学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38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