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国家统考语文试卷中所选古文研究(6)

时间:2017-04-06 20:10来源:毕业论文
(三)理解句式用法 所谓与现代汉语句式不同,主要是指句子成分的省略和位置上的变化,还有一部分常用的特殊句式。这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


(三)理解句式用法
   所谓与现代汉语句式不同,主要是指句子成分的省略和位置上的变化,还有一部分常用的特殊句式。这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省略句和倒装句。[4] 对句式的考察,一般体现在翻译题中,如:1980年第三题翻译“弗之怠”考察的是否定句的考察,意为“不敢有所懈怠”;2008年第三题“日待哺于东南之特饷”考察了状语后置,正确语序应为“日于东南之特饷待哺”。总的说来,近几年特殊句式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倒装句式上,包括宾语后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使动,意动用法。
(四)翻译句子
翻译题是高考古文必考的内容。1987年之前,不仅有翻译句子,还有翻译段落,并且所占分值相当大,1988年—2001年翻译以选择的形式出现,2002年翻译笔答题回归。做翻译题的方法主要有:其一留、换、删、补、调。[6] 留,即留下,在翻译题中,需要留下的有人名,地名,官名,年号等,留下的不译,直接照着写进译文即可。如:1991年第24题中,“言诸侯或连数郡”中“诸侯”为官名,可以留下。换,即用现代汉语来代替古文言。如:1978年第751题“顾反为女杀彘”中“彘”可译为“猪”。删,就是删去不需译的词语,如:2002年第四题“其李将军之谓也?”中“也”是语气词,可删去不译。补,补出省略掉的成分,如:2012年第四题:“愿选将设备”应为“愿朝廷选将设备”,这里省略了主语,需要补出。调,指调换位置,如:2006年第四题:“近代莫之有也”应把“之”“有”调换位置。其二分清翻译与解词的区别。有时解释出的词与翻译句子不尽一致时,就不能按部就班,如:1985年第七题“与为刎颈交”解词“刎”:割断,“颈”:脖子,“交情”,连起来就是(谢灵运)与(谢恵连)是割断脖子的交情。这样翻译显然是不符合现代汉语说法,那么就应该改为意思相近的词:(谢灵运)与(谢恵连)是同生共死的交情(或生死之交)。[4] 第三,行文准确流畅。翻译力求做到“信,达,雅”,译文既要表达出原来的意思与语气,还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第四,注意古文修辞的使用。古代修辞主要有借代、互文和委婉,修辞的使用很容易误导考生翻译。如:1988年第二题文中有一句“待罪河东”,并非在河东等待朝廷降罪之意,而是古人谦虚委婉的说法,应译为“在河东任郡守一职,做的不好”。
(五)筛选信息
1988年首次对筛选信息进行命题,是在第三题:选出“布辞之官”的正确解释,有四个答案,选出一个。后来命题方式有所改变,难度加大,题干的叙述改为“下列句子中,全部表明的一项”,给出6个句子,让考生归类,选出正确答案。该类题型主要考察考生对命题者筛选出的信息进行判断的能力,这些“信息”有所选古文人物的性格特征,言谈举止,人物志向,思想主张,高洁情操和聪明才智等。做这类题要注意审清题目再下笔,看清题干的核心因素:分清人物行为与行为导致的结果;分清文中人物言行和评价言行;分清直接表现和间接表现。另外可用排除法做题,如:2009年第三题下列句子中,全部表明魏德深受百姓爱戴的一组是,给出了751个句子,其中第三句“未尝辄敢出门”是表明活人赵君实害怕魏德深,因此排除含第三句的两项,第751句“乃断从贵乡”的主语是两使,不能说明百姓爱戴,因此也可排除,最后选出正确答案。这类题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理解分析,是有一定难度的。 国家统考语文试卷中所选古文研究(6):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464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