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家庭教育与“阴阳”的联系
随着对阴阳和教育的深入了解,也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2]大概意思就是宇宙本源归于混沌,混沌的无规律运动中产生了“道”(道:可以简单理解成一种规则,规律),然后混沌开始了有规律的进行运动,继而产生了“一”也就是太极,由一生“二”,也就是阴阳或称之为两仪,然后生三,然后生万物。所以可以理解为万物都是由阴阳所衍生而出。人亦如是,教育亦如是,家庭教育亦如是。好比阴阳是一颗大树,而教育只是大树众多枝叶中的一枝一片。阴阳可以解释教育,教育也能体现阴阳。[3]
在家庭教育中,阴阳处处可见。如父为阳而母为阴、显性教育为阳而隐性教育为阴、鼓励为阳而辱骂为阴……总之,家庭教育中的事和物,都能用阴阳来解释。
(三) “阴阳平衡”在家庭教育中的意义
“阴阳平衡”对于家庭教育的意义,用老子《道德经》里面的一句话来解释最合适不过,“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4]大致意思就是,每个事物都有阴阳对立的两面,它们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又胡根互用。最后阴阳二者互相作用下产生了新的和谐体,也就是所谓的“阴阳平衡”。比如,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溺爱(阴),时间久了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容易变得自我为中心、任性、软弱无能。若父母对孩子管教严格(阳),时间久了也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但是将这二者相结合,阴阳互动,一松一驰,既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也能让孩子得到适当的管教。又比如鹰式教育(阳)与过分保护(阴),二者阴阳结合,最终达到阴阳平衡后,取二者之长处,摈二者之短处。其它家庭教育中的一些现象也是如此。
“阴阳平衡”是家庭教育所能达到的最理想的状态。其最终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出所谓的“完美的人”。
二、家庭教育“阴阳失衡”的现状
(一) 中国家庭教育阴阳失衡问题
1. 过度教育(阴阳转化,物极必反)
这类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的家庭教育之中,其中典型的有过度保护、过分宠爱、过分专制等等。这些行为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5]这类现象中,有的是父母太过看重孩子表面的需求,却忽略了孩子看不见的内在的心理需求,孩子想玩、想出去活动时,有的父母就以会害怕孩子受到伤害为由而禁止他、限制他。长此以往,孩子便会养成不好动的坏习惯,身体变得孱弱多病,心智的发展也必然受到阻碍,性格也会退缩胆小、缺乏自信心、无法面对困难;还有的就是经常以权威的口气和态度来规范孩子的一举一动、否定孩子的想法、限制孩子的自由,这样就会使孩子处于长时间的恐慌之中,而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只懂唯唯诺诺,最后导致孩子逐渐失去自信心,失去尝试新事物的勇气。甚至,为了发泄内心的不满,孩子开始变得富有攻击性,会欺负比自己小的孩子。更甚者,成年以后,他会对自己的父母存有怀恨的心理,把自己以往积压的不满,都归结在父母身上,进而发泄给他们。所以,以上无论是哪种方法方式都是不可取的,物极必反的恶性阴阳转化,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造成严重的不可估量的后果。
2. 情绪化教育(阴阳消长)
这类现象,主要表现为乱发脾气、嘲笑挑剔、漠不关心、以偏概全等等。 这类现象中,父母多以自己的情绪为转移,对孩子施行教育,挑剔孩子的缺点、过失,并经常把孩子的缺点挂在嘴边,用刻薄的语气,骂人的字眼嘲笑孩子笨手笨脚,没用,废物等,甚至还在别人面前斥责数落孩子,这样的行为均会使孩子感到丢脸,严重损害其自尊,变得退缩、胆小、缺乏自信。孩子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就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来恢复。如果严重的话甚至永远都无法重新再建立起来,对于孩子来说,这种伤害是永久性的。如此一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会对父母产生怨恨心理,对自己的父母充满负面情绪。不但不会尊重自己父母,甚至长大以后还会找机会报复他们;还有的家长经常情绪不稳定、乱发脾气,导致孩子的性格没有得到健康发展而变得扭曲、行为变得极端。时间久了孩子就有可能变得叛逆、不明是非、严重缺乏责任心,或是变得心理自闭、内心总是没有安全感;也有可能和父母一样爱乱发脾气;也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表现的漠不关心,拉远了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孩子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就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叛逆的行为,这些行为小则罢了,严重的有可能让孩子不幸误入歧途,进而毁了自己的一生。而另一种可能就是,孩子觉得父母总是不关心自己,从而对自己的生命感到失望,开始厌世,最终走上绝路,酿成人间惨剧。这样的情绪化教育,对父母来说,都是一点一滴的小事,而对孩子来说,这直接影响了以后人生的发展。情绪化教育(阴)和关爱理解教育(阳)就像上图中的阴阳鱼,二者相互纠缠,此消彼长,若只消长其中一方,就会破坏平衡,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家庭教育中的“阴阳平衡”研究(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5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