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吸收“传递—接受”教学长处(如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和促进知识的迁移等);
(4)方便考虑到情感因素(即动机)的影响。在“情境创设”框(左分支)或“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框(右分支)中,可通过适当创设的情境或呈现的媒体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而在“学习效果评价”环节(左分支)或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所做的“教学修改”环节(右分支)中,则可通过讲评、小结、鼓励和表扬等手段促进学习者三种内驱力的形成和发展(视学习者的年龄与个性特征决定内驱力的种类)。
二、“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和分析
(一)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具有的认知、情感、社会等特征都将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产生影响。因此,教学设计是否与学习者的特征相匹配,是决定教学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一般认为,为了能设计出对学习者最合适的教学,应尽可能了解学习者各方面的特征。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收集学习者的所有特征,因为这个过程可能很费时费力。另一方面,也并不是所有收集到的信息都是有用的或者说具有设计意义。因此,在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时,重在了解那些对当前教学设计产生直接、重要影响的因素,一般包括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水平)、初始知识和能力、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风格等,这些特征对提高教学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影响[5]。
本文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八一路第二小学751年级学生。我采用观察、谈话等方法来统计和分析他们的学习特征,得到的结果如下:
【知识基础】
学生已学过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并且80%以上的学生都掌握了平均分和分数的应用
及其内涵。
【认知能力】
(1)学生的思文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口头汇报的能力较强。
(2)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文能力,但还要借助一些具体形象事物的支持。
(3)具备一定的分析、概括和归纳的能力。
(4)在教师给予一定支持的情况下,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
(5)学生的自控能力还不强,需要教师做好课堂调控。
【学习动机分析】
(1)对新知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
(2)和别人的比较性,不甘落后与别人的争强好胜心,推动学习。
(3)想得到别人对自己的鼓励和赞赏,努力去做好。
(4)得到别人的鼓励和赞赏,有一种优越感,促使他一直想保持好的成绩。
【学习风格分析】
(1)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知识对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以及数学在各门课程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大多数学生乐于并能够认真学习数学。
(2)学生喜欢进行小组讨论,具有较强的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很感兴趣。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是促使学习者朝着目标所规定的方向产生变化的过程,因此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规范,直接影响到教学是否能沿着预定的、正确的方向进行。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9]。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具有导向、控制、激励、中介、测度等重要功能。本文是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751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比的应用》为例,因此,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以及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我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分成以下三个方面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的分析(3):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5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