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舍本逐末,不能全面把握语文课程功能
部分教师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主题的体悟、人文精神的涵咏,忽略对言语形式、言语构造、篇章结构的研读细究。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不能舍本逐末,不仅要能关注文本的意蕴生成,还要能关注文本的语言魅力。脱离了语言文字,缺少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咀嚼,不去关注字词句段的作用,也就失去了人文感悟的基础,这样的文本解读无异于是“缘木求鱼,舍本逐末”。
2.3 挖掘过深,不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小语姓小”,小学教师的文本解读应该契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课文的范例教给小学生方法、提高小学生能力。但是,部分小学教师文本解读时脱离学生实际水平,偏离作者写作意图,肆意“拔高”文本的思想价值,“拔高”文本作者的思想境界,甚至形成不读出点高深见解就不能体现自己的水平的怪现象。高深几近玄妙的文本解读,不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能促进全体同学对文本的理解、方法的领悟、情感的升华,甚至会导致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困惑与厌倦。
3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策略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的质量,真正焕发语文文本所承载的文学魅力,使文本成为学生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有效载体,需要教师在文本解读时做到三个方面:准确解读、全面解读、深入解读。准确解读,即把准文本内容教学高度,遵循文本的情感内核。全面解读,即保证文本内容的科学性,把握文本内容的内在价值。深入解读,即挖掘文本的独特意义和价值,阐发文本内容的生命内涵。
3.1 静心阅读,触摸文本的温度
文本解读是有效教学的起点,要想正确把握小学语文文本所承载的教育价值,首先要静下心来阅读文本,从不同的视角感受文本的温度。
3.1.1 读者视角,陌生阅读,读出自己的独特理解
面对文本,教师要首先从读者视角,静下心来欣赏美文美篇,潜心走进文本,品文本语言的精妙,欣赏文本技法的独到,感受文本内容的深邃,触摸文本情感的经脉,获得最自然的阅读体验和最真实的审美直觉。教师只有静心赏读文章,与文本直接对话,才能获得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感受,也才能够为阅读教学奠定思想与情感基础,真正唤发学生对文本的情感认同。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策略探讨(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60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