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中学德育评价机制刍议(4)

时间:2021-07-21 21:41来源:毕业论文
(二)传统德育评价机制缺点 1.评价主体错位 长期以来学生被当做德育评价的客体,在学校在家庭中只能被动接受着道德教育,没有话语权,也没有评价

(二)传统德育评价机制缺点

1.评价主体错位

长期以来学生被当做德育评价的客体,在学校在家庭中只能被动接受着道德教育,没有话语权,也没有评价的权利。在学校德育评价当中,教师的道德权威一直不容挑战,教师是评价的主体,掌握着评价的主权,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这大大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容易造成教师评价评语和学生实际情况脱节,学生对评价结果一听了之,不以为然,非常容易出现德育过程中所谓的“精神游离现象”,那么德育评价就没有对学生产生应有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来!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2.评价形式过于简单

当前中学德育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基本上是通过教师的评价评语或进行思想品德课考试,以分数高低来决定学生思想品德水平。这是教育者对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活动性、情感性、生成性等本质特点缺乏深刻认识,将评价内容与量化的理论试题划上等号,用分数划分道德等级,而学生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却不太受重视。学生没有产生道德体验时,德育要求是难以内化为自身行为的,更不会取得德育实效。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偏离了德育评价的目的,也导致学生对德育理论死记硬背,却不会产生道德情感的共鸣内化为道德行为,甚至出现高分低德的现象。

3.评价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纵观教师评价学生的期中期末评语,可以看出评价内容大都相似,并不是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客观全面具有引导学生发展的评价。来源于网络资源的评语大全,评语空洞而不切实际,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实际,并不能真正发挥德育评价应有的导向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和激励功能。虽然评语大全从各个方面都提供了评语,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内容含糊缺乏针对性和实际性的评语,无法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认知,产生道德上的情感共鸣,自觉做出合理的道德判断,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中学德育评价机制刍议(4):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7872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