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右配流盘设计 30
5.5.1 材料选择与技术要求 30
5.5.2 右配流盘的结构尺寸 30
5.6 传动轴的设计 32
5.6.1 材料选择与技术要求 32
5.6.2 花键轴段的设计 32
5.6.3 校核花键轴的挤压强度 33
5.6.4 轴的结构设计 34
5.6.5 轴强度刚度校核 37
5.6.6 平键的选择 39
5.7 泵体的设计 39
5.7.1 泵体材料选择: 39
5.7.2 左泵体结构设计 40
5.7.3 右泵体结构设计 41
5.7.4左右泵体连接螺栓选择 42
5.8 盖板的设计 42
6 零件的配合 43
6.1 滚动轴承配合 43
6.1.1 轴承与轴的配合 43
6.1.2 轴承与壳孔的配合 43
6.1.3 表面粗糙度与形位公差 44
6.2 花键轴配合 44
6.3 转子叶片槽配合 44
6.4 右侧板与左、右泵k体 45
6.5 定子、左配流盘与k泵壳孔配合 45
6.6 端盖与泵壳孔配合 46
6.7 定子与转子宽度配合 46
7 噪声、寿命与文护 47
7.1 双作用叶片泵振动与噪声 47
7.1.1 噪声及产生原因 47
7.1.2 降低噪声的措施 47
7.2 双作用叶片泵的正确使用与文护 48
7.2.1 如何正确使用叶片泵 48
7.2.2 双作用叶片泵的文护与检查 49
结 论 50
致 谢 51
参考文献 52
前言
液压泵在各种机械设备,尤其是液压设备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应用。液压泵的性能与寿命直接影响着设备的寿命。常见的液压泵有叶片泵,柱塞泵,齿轮泵。叶片泵相比与其他类型泵具有尺寸小、重量轻、流量均匀、噪声低等优点。所以应用广泛。设计叶片泵可以很好的学习掌握叶片泵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同时对机械设计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叶片泵的设计中,定子曲线和叶片倾角的设计对叶片泵的性能和噪声影响很大。
定子的过渡曲线有等加速等减速曲线,修正的阿基米德曲线,正弦加速曲线,余弦加速曲线的形式。前人的研究发现上诉四种曲线虽然基本上都能较好地满足输出流量脉动小、限制压力角和叶片不脱离定子的要求,但它们的力学特性和振动特性却不甚理想,由于加速度变化率J的突变和由此产生的激振,所以实际很少应用。所以目前的泵多使用高次曲线过渡曲线。
在叶片倾角的选择上,最早的观点认为平衡泵叶片应具有一定的前倾角 ,然而最新的研究报告指出叶片前倾角 更为合理。
然而叶片泵的性能不仅受定子过渡曲线和叶片倾角的影响,还受加工精度、配流盘、轴向间隙、泄漏情况的影响。所以为了提高叶片泵的整体性能,必须合
理设计叶片泵尺寸。
1 双作用叶片泵简介
1.1 双作用叶片泵的组成
组成结构有转子、定子、左配流盘、右配流盘、左右泵体、传动轴等
1.2 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图1-1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1-定子;2-吸油口;3-转子;4-叶片;5-压油口
实际上,定子曲线是由两段大半径圆弧、两段小半径圆弧和四段过渡曲线组成的,而且转子与定子同心。当转子按箭头所示方向旋转式,在离心力作用下,叶片与定子内表面始终保持接触且叶片顶部沿着定子内表面滑动。当叶片从小半径圆弧段移动到打半径圆弧段时,由于定子内表面曲线的半径逐渐变长,叶片沿转子槽滑动向外伸出,相邻叶片间的密封容积逐渐增大,油液从配流盘的吸油窗口进入;当叶片从大半径圆弧段移动到小半径圆弧段时,定子内表面曲线的半径逐渐变短,叶片沿转子槽向里缩进,相邻叶片间的密封容积逐渐减小,油液便从配流盘的排油窗口排出[1]。定子内表面曲线的两个吸油区段对应的是配流盘的两个吸油窗口,定子内表面曲线的两个压油区段对应的是配流盘的两个排油窗口。于是在转子圆周上便构成了两个吸油腔和两个压油腔。处于定子曲线大小圆弧段的1,3,5,7叶片将吸油腔与压油腔隔开。随着压力的增大,排油窗口的高压油被引入到所有叶片的根部,帮助叶片的顶出,保证了叶片顶部与定子内表面之间的可靠的密封接触。 双作用叶片泵设计+文献综述(2):http://www.751com.cn/jixie/lunwen_12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