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该驻退机,其沟槽开在缓冲杆内壁上,这种复进节制器可在复进全行程上实施制动,有效地控制复进运动规律,保证火炮复进稳定性。因此,该种形式的复进节制器广泛应用于地面牵引火炮和坦克炮。由于复进全程实施制动,使复进平均速度降低,不利于提高射速,故射速较高的自动炮不采用这种复进节制器。
施奈德式反后坐装置,是西方牵引火炮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它由一个独立的液体气压式复进机和一个节制杆式缓冲器组成。该缓冲器与上述缓冲器不同,其复进节制器由节制杆和位于节制杆末端的活塞组成,它在心轴上可滑动一段距离,其作用相当于一个单向阀。缓冲筒内壁没有沟槽。当后坐时,流向内腔的液体推动活塞离开节制杆尾端面,将活塞上的孔打开,使液体经孔不断地充满内腔。当复进时,内腔液体压力推动活塞移动一段距离并抵在节制杆尾端面上,关闭了活塞上的孔,液体只能沿活塞和缓冲杆内壁之环形间隙返流,起复进制动作用。在复进到位前一段距离上,缓冲杆内壁加工成微带锥度,使环形间隙随复进行程不断减小,对复进运动实施有效的制动,使后坐部分在待发位置上停下来。
(2)针式复进节制器的节制杆式驻退机
这种缓冲器与前述缓冲器不同,采用了针式复进复进制动在复进的局部行程上实施制动。因而提高了平均复进速度,减少了复进时间,有效地提高了射速,因此该缓冲器多用于自动高炮。
这种结构的缓冲器,是在复进后期才实施制动的带针式复进节制器的节制杆式缓冲器。后坐时,缓冲活塞本体上的游动活塞在液体流动下将活塞头上的纵向沟槽关闭,工作腔内液体一部分沿活塞本体上的斜孔经后坐流液孔流入非工作腔,另一部分沿调速筒的四个缺口进入缓冲杆内腔。复进初期,缓冲杆内腔液体由原路返流,非工作腔真空消失后,液体推动游动活塞移动一段距离,打开活塞本体上的两条纵向沟槽,并沿沟槽流回工作腔。这样增大了非工作腔液体返回工作腔的流液孔面积,减小了复进阻力,使复进速度获得最大值,有效地减少了复进时间。在距离复进到位 75mm 处,节制杆末端的针杆插入缓冲杆末端的尾杆内,产生较大的液压阻力,从而使复进运动停下来。
国外也有采用此结构的缓冲器与推杆式变后坐机构配合,较好地解决了大口径野战火炮的射击稳定性问题。
(3)混合的节制杆式驻退机
这种结构的缓冲器,它的显著特点是复进节制沟槽不开在缓冲杆内腔而开在缓冲筒内壁上。与上述两种缓冲器不同,该沟槽在后坐和复进时均构成流液孔的一部分,顾名思义称为混合的节制杆式缓冲器。后坐时,工作腔液体推动游动活塞打开活塞头上的斜孔,液体可沿节制环与节制杆构成的环形流液孔流入非工作腔,同时另一路经缓冲筒壁上的751条沟槽与活塞套形成的流液孔也流入非工作腔。而非工作腔的部分液体可通过节制杆根部的两斜孔经节制杆内孔与缓冲杆内腔相通。因此,后坐时内腔液体不可能充满。复进时,当非工作腔真空排除过程中,该缓冲器基本上提供很小的复进阻力。当真空消失后,非工作腔液体推动游动活塞关闭活塞头上的斜孔,使液体不能沿节制环与节制杆构成的环形流液孔流回,只能沿缓冲筒内壁上的沟槽和游动活塞上的两纵向小孔流回工作腔,从而产生对复进的液压阻力。此时非工作腔名符其实的成为复进节制器工作腔。
该缓冲器与其它缓冲器不同,后坐时有两股液体同时由工作腔流入非工作腔,对后坐产生液压阻力,这使该缓冲器的设计计算方法不同于其它缓冲器。此外,后坐时内腔液体不充满,复进时非工作腔真空消失后,才产生有效的复进液压阻力,因此该缓冲器也不是全程制动的。 MATLAB/Simulink轻型火炮后坐阻力优化设计仿真(4):http://www.751com.cn/jixie/lunwen_7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