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个人来讲,小到去商场购物,大到房贷、车贷,都和信用卡有着莫大的联系。像我这几年的消费观也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而改变。在这里我要举一个我会在最后的展望中延伸的例子,就是我们大学生常用的微信和支付宝,刚开始这两样东西在推广的时候,我们也并不是一下就接受了,但渐渐地我们发现这些东西给了我们生活更多的便利,我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而改变,从刚开始的现金找零到只需要在手机上支付,非常的快速、便捷。然后手机APP上开始衍生了更多的东西,支付宝、微信、借贷宝层出不穷,里面的内容也开始变得丰富多彩,银行也顺着互联网+的趋势发展了手机APP业务,在手机APP中我们开始接触到提前消费的概念,刚开始在支付宝、微信里只有余额宝,类似于银行当中的活期存款,再之后有了定期理财,就类似于银行当中的定期存款,再然后就有了蚂蚁花呗,它就类似于银行里的信用卡,它根据你的财务状况给你一定的信用额度。其实用了会觉得它是一个双刃剑,信用额度会给人一种错觉让我们放大了自己的消费额度,毕竟我们有很多方面的限制,比方说我们对于未来经济的预期,还有对未来不可知风险的预期,特别是对于学生我们没有太多的经济来源,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它有的时候真的可以解燃眉之急,特别是分期真的可以减小我们的经济负担,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买手机,或是对于出去消费的人群,真的可以减少很多的经济负担。蚂蚁花呗的功能就转换到银行中就是信用卡,像是家人更多的时候都会使用信用卡,就自己身边来说,家人出国购物等一些大额消费的时候信用卡真的可以解燃眉之急,我觉得它有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也满足了我们的心理需要,有的时候我们需要物质来满足我们心灵的需求,当我们的经济能力不足以满足我们的物质需要的时候,信用卡就起到了很棒的作用。我们应该灵活运用资金,灵活运用金融工具,因为钱是越用越活的。
所以从上面的描述也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活方式就是向着便捷、方便的方向而发展,从刚开始的存钱消费,到后来的提前消费,以及多元的投资,不需要找零的人性化,再到我去实习的时候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第一次是大三暑假的时候在中国农业银行实习的,当自己是消费者的时候,我会觉得服务为什么会那么不人性化,服务怎么那么的慢,可当我成为了银行当中的服务人员的时候,就能够理解了,其实真的是很多的因素,不只是银行方面,还有个人也是,就比方说设备的落后,系统需要更新,还有很多人的信息错位,类似于把话费、微信红包之类的问题错认为是银行的问题。再然后就是当大堂经理的经验,其实我比较深刻的感受就是有任务,也就是需要我们去营销银行里的理财产品,小到办卡、网银,具体在农行的话就是在办卡的时候询问是否有驾驶证,顺便营销一下农行的驾驶无忧卡,为顾客办理网银的时候就会将手机网银一并开通,并办理重金属签约,不过重头戏还是办理信用卡,不过其实在实习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现在大家对于信用卡已经是非常接受了,很多人都是自己过来要求办理的,不过在办理的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一些让自己不舒服的现象,申请卡的用户其实在填写信息的时候很多地方其实是很模糊的,类似于收入、联系方式,很多可能只是个大概,并不准确。还有一点让我觉得不太舒服的一点是,其实对于银行来讲我很能理解,毕竟银行是需要盈利的企业,就是基本上你越有钱,银行就越愿意把钱借给你,我觉得不太舒服的是这其实相对于那些收入不太高的人群显得不是太公平。 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和防范对策研究(2):http://www.751com.cn/kuaiji/lunwen_42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