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理论基础
2.1核心概念界定
2.1.1 主观幸福感一般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 是个体适应功能和适应状态的综合体现,即依照自设的规范标准,对一段时间内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的综合认知、评价的结合体。Neugarten 、 Cantril 以及Bradburn 、 Watson 等人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是有区别的。 前者将其定义为人们对其自身生活满意度的认知水平。[5]而后者则认为,当前的主观幸福感是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者之间综合平衡之后得到的结果。[6]在本文的这项研究中,采用的是 Diener 等人在 1984 年提出的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即主观幸福感是基于自己建立的对生活总体质量的个人评价准则,是量化个体生活质量的、关键的综合性指标。[7]2.1.2 五禽戏五禽戏,别名又叫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8]五禽戏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它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于秦汉时期,形成于东汉时期,其开山鼻祖是东汉末年的一代名医华佗,它是以模仿凶猛的老虎扑,头部和颈部伸展鹿, 熊走稳步攀升,纵跳聪明的猩猩,鸟类飞行等一系列动作和姿态的健身养生法。 经过长期的锻炼五禽戏可以改善心脏和肺的功能,补肾强腰,滑利关节,从而达到增强体魄,改善体质,延年益寿的功效。五禽戏本是导引套路的一种,而且现在早已发展出众多脉络,已经成为一个体系逐渐完善的著名导引学派。
2.2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在上个世纪中期的美国, 受到当时的生活质量研究的影响和积极心理学运动的推动, 国外就开始了对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至今已取得丰硕的成果。 其中,Wi1Son于 1967 年撰写的《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是当代主观幸福感的标志性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9]Brunstein 认为只有当个体设定与内在需求及动机相一致的目标时,才有可能提升其主观幸福感。威尔逊[10]把高期望值看作是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Wood 强调幸福感来自于个体与周围社会人之间比较的结果,如果自己优于别人则感到幸福,否则相反,[11]其中,人格特质在进行社会比较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文恩霍文也认同人格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而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又是主观幸福感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以幸福感具有稳定性和情境性的的双重特点。[12]现代主观幸福感指出,与环境的互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适应化及对应化。这是两个具有完全相反特点的心理活动过程。前者是消极被动的,而后者则是积极主动的。但是如果能有效运用以上这两种应对策略的人,表明其均具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水平。[13]对于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心理学研究者们大多采用自陈式问卷从心理健康和生活意义两个层面进行,如Derogatis 等人编订的用于精神症状方面测量的SCL90量表以及 Bradburn编订的测量情感平衡的量表(ABS)侧重于前者,Diener 等编制的生活满意感量表(SWLS)则倾向于后者。综合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发现短暂的研究也可以分为描述对比、构建理论及测量验证等三个发展阶段。[14] 五禽戏对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2):http://www.751com.cn/tiyu/lunwen_35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