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由于户籍制度及依附于户籍制度而产生的其他诸如社保制度、就业制度等都给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实现城市化发展与繁荣带来了阻碍,他们往往被排挤在社会体制之外,成为城市的“边缘人”。以社会支持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我们可以通过干预个体的社会网络来提升个人的社会功能。而研究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络,有利于了解目前我国城市中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的现状,分析他们现阶段社会网络的构成及影响因素,有利于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为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生活,改善社会支持网络,提升生活质量,增强应对来自城市生活压力的心理动力,促进城乡融合、社会融合程度,同时也对我国目前在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二、理论框架及相关概念
(一)相关概念
1、农民工及其衍生概念
目前学术界对于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人口尚且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只是冠之以“农民工”、“乡城流动人口”、“进城务工人员”等称谓。
对“农民工”的界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陆学艺教授和王春光教授都认为可以从职业、制度身份、劳动关系、地域四个层面去认识和界定农民工。陆学艺认为农民工指“拥有农业户口,被人雇佣去从事非农活动的农村人口”。王春光(2000)认为应从以下四点考虑:“第一是职业,即农民工主要从事非农职业,且主要收入也来源于此;第二是身份,他(她)属于农民身份,户籍上仍是农业户口;第三是劳动关系,他们是被雇佣者;第四是地域,即他们都来自农村,是农村人口。”社会学家艾君认为,在长期实施的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的中国,我们所说的“农民工”,实际是指“身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农业户口的工人”。
总的来说,农民工就是拥有农民身份和户口,流入到城市,从事非农职业并以此为生的人。为了方便本课题进行相关研究,笔者将研究对象界定为来自农村,拥有农村户口,但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从事非农职业的城市外来人口。
农民工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越来越受到关注,由此衍生的概念还有诸如新生代农民工、民二代等。学术界笼统的把改革开放之前出生并于上个世纪80年代进城务工人员看作是第一代农民工,而把出生在80年代的外出务工人员视为“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年龄在18岁到25岁之间,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对自己的家乡农村并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到城市社会之中。民二代则是指曾随“民一代”父母进城的“留守儿童”,在其身为“民一代”的父辈之后,他们也陆续涌入城市,却因各种原因尴尬的徘徊在“留不下的城市”和“回不去的乡村”之间。
通过以上概念的对比,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与民二代的概念有很多交叉和重叠的部分,可以说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达,皆以80、90后为主,属于农民工群体的细分群体。
2、社会支持网络
对“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可以溯源到19世纪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他通过对自杀的研究发现社会联系的紧密程度与自杀有关。20世纪70年代初,精神病学文献中开始引入社会支持这一概念,此后,社会支持被引入社会学研究领域,并得到长久的发展。一般来说,学者们都认同社会支持网络其实源自国内外对社会支持和社会网络研究的学科综合。索茨(Thoits)认为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二者的含义是存在较大差别的,后者仅指那些能够为个人提供必要情感支持,工具性援助等方面支持的系统,他将社会支持定义为“重要的他人如家庭、亲属、朋友、邻居和同事等为某个人所提供的帮助功能”。 考伯(Cobb)认为社会支持是“提供信息,使人们相信被他人关爱、尊重及认同”。 国内学者张文宏和阮丹青认为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是由具有相当密切关系和一定信任程度的人所组成的。 洪小良和尹志刚认为社会支持网络是由为人们提供各种支持的人构成的社会关系网络。 贺寨平认为,“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就是指个人能借以获得各种资源支持(如金钱、情感、友谊等)的社会网络,通过社会支持网络的帮助,人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危机,并文持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
- 上一篇:施工企业安全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 下一篇:机构养老老人生活质量研究
-
-
-
-
-
-
-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