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3.3  强化政府内外部监督机制 12
    3.4  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考评体系 13
    3.5  加强信任度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14
    结束语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针对本次研究课题,其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十分必要,研究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从依法治国的角度看,切实有效防范和应对群体性事件,树立政府“依法执政、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是我国各级政府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目的。当前,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理念深入人心,政治经济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群体性事件也将持续增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各种利益分歧、矛盾冲突相互交织,只有法治才能有效整合各种张力、化解各种冲突,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根基。当前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法治思文和依法治国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党的执政根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文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文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由此可见,加快法治化进程将应对群体性事件推向法治轨道是中央核心领导层的目标,也是各级政府的共识。从政治结构的角度看,县级政府是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的特殊政治层级,增强其自身的社会管控能力,是确保基层政权稳定的必然要求。社会管理是县级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评定县级政府行政绩效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县域内群体性事件频发,这其中有县级政府行政权力弱化、县域内“熟人社会”等客观因素,也有县级政府自身社会管控能力不强这一主观因素。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看,由于县域内是群体性事件的高发地,近年来学者围绕县级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做了大量研究,无论是理论模型、还是策略研究都是硕果累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在群体性事件形成根源方面,尚仲生等学者从我国“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和分配秩序产生重大阶段性偏差”的角度论证了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根由;在县级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策略方面,学者董寅从“表达诉求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弱势群体保障机制、社会共识和社会责任机制”做了深入探讨;另外,还有《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心理因素研究》、《风险责任与机制:责任政府化解群体性事件的机制研究》、《中国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及对策》等经典之作,这些研究成果都为本论文的完成明确了研究方向拓展了研究思路。
    1.1.2  研究目的
    群体性事件在县域内频频发生,充分说明县级政府目前仍存在着公民参与制度不完善、群众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公共危机管理手段落手等诸多制度层面上的缺陷漏洞,暴露了一些地方政府执政能力、干群关系、行政措施和干部作风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如何充分认识和应对群体性事件,并从根本上防止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当前任何地方政府都无法回避且应该着力解决的热点问题。为此,加强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进行梳理总结,完善县级政府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制度措施是目前我国处于转型期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从“什邡事件”入手,进行了理论上的深入剖析,同时提出建议策略,期望能
  1. 上一篇:农村商业银行品牌管理研究
  2. 下一篇:公共项目公私伙伴关系权责分配及监管政策分析
  1.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2.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3.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4.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5.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6.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7.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8.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9.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10.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