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36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信息处理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的协同发展下,催生出以仿真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虚拟现实技术,其中依靠仿真技术和计算机系统组建的仿真系统环境,为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假想实验提供了可能。在跨入21世纪后,仿真技术发展迅猛,原本以军事国防为主要应用领域的技术如今广泛发展至工业制造、电力能源、生物医疗等众多工程技术领域,特别伴随着仿真技术更加精确细腻,这些系统模拟的结果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到实际现场的效果也越发精确。例如在航空制造业,以飞机制造为核心的法国达索公司,在开发出自己的一系列仿真系统软件后,仿真系统开发已经成为其集团中一个核心产业,在使用仿真系统后,复杂大型飞机的设计研发制造周期缩短近20%,足以体现仿真技术在提升制造水平上的重要性。
虽然仿真系统在成本、时间上具有比原型系统更多的优势,但需要考虑的一点是,要替代原型系统,最重要的是仿真系统能够有足够高的可信度[1],如果仿真模型的结果不够贴近实际效果,说明系统仍具有较大风险性,为了避免资金、时间的损失,低可信度的仿真系统没有使用价值。因此,如何评估仿真系统的可信度,或者通俗说,验证出系统对实际的贴近程度,是目前围绕仿真领域应用的重要一环。
仿真复杂制造领域与其它简单仿真领域不同的方面在于,复杂制造系统具有实体规模大和状态多变性的特点,如飞机装配制造领域[2],实体规模大是指在仿真系统中,不止存在一个主对象,制造系统存在相当多要素如人员、物料、设备等,这些要素协同组成了复杂的制造系统,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转的源头;状态多变性不只是指上述实体要素都具有自己的状态,更指代整个系统内的要素可以相互组合搭配,形成各种各样的结构,所以系统的状态在结构层次上也是多变的。这两个方面造成了仿真制造系统与其他领域的差异,这也是评估本领域仿真系统的难点和重点。为了保证仿真系统的评估具有准确性,从何种结构构建评估体系,全面、科学的仿真可信度评估成为了研究复杂制造系统的一个热点。
1.2论文章节安排
本文主要针对DELMIA制造仿真系统,围绕飞机脉动生产线对象展开模型可信度评估体系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①脉动生产线制造要素分析;②DELMIA制造仿真系统概述;③仿真可信度评估体系构建;④可信度评估方法研究。论文各章节安排如下:
第1章为绪论,主要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以及本文主要内容。
第2章为论文相关理论基础,包含仿真可信度概念体系、飞机脉动式装配线理论、DELMIA系统理论,综述有关可信度定义、方法、原则,简述研究内容的关键问题;在脉动生产线概述,围绕脉动生产线进行相关制造要素分析,总结生产线的层次结构,为仿真模型结构分析提供实体基础理论;在DELMIA系统模块介绍章节,对仿真环境进行全面剖析,以系统各个子模块为研究对象,理清软件模型的层次结构,为设计可信度指标体系做准备
第3章为仿真可信度指标体系构建,通过“人机料法环”相似性分析,阐述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依据,选取相关系统指标,给出复杂制造系统仿真可信度评估体系,详细介绍各个指标项的意义。
第4章为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可信度评估模型研究,主要介绍灰色关联分析法基础理论,基于信息熵的权重确定方法,以及可信度计算模型的建立和实例验证,评估给出的仿真模型方案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