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理论界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做了调查与分析,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闵维方等的《2015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周红萍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研究》;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做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以及麦可思研究院的《大学生就业报告》等,这些文章内容比较详细、客观,具有很好的说服力与参考价值。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学者已经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相关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当的改进意见。
国际上也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研究。但研究的角度不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力,他们围绕这一角度进行一系列的探讨。比如,大卫、皮尔斯的《进入高等教育前的就业力和学生的教育经历》、曼兹、约克和皮特尔、奈特的《本科课程与就业力》等文章都是从就业力着手研究由此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率。
(三)研究意义
大学生经过十几年的苦读,都希望在毕业的时候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逐步成为改善民生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为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国务院已经要求相关的部门单位加强就业服务工作。在这种形势下,研究和分析应届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及其存在的问题,引导大学生更为有效地掌握、分析和利用就业信息,是提高大学生成功就业率并获得工作的关键。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大学生就业”可以获得很多的相关论文文献,但查找“大学生就业信息”得出的结果寥寥无几,“获取途径”根本没有。以往的期刊是对具体的途径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论文则是分析各途径的利弊并没有进行比较研究。本课题在这些文章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并对以后进行与之有关的课题提供参考。
本课题深入地比较分析应届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并对每种途径提出改善建议或对策,促使应届毕业生可以更好的获取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成功率。研究应届毕业生就业信息获取途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有利于招生就业的指导工作;三是有利于完善社会的就业机制,降低了学生的就业成本和企业或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四是为大学生择业提供依据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由于应届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就业信息过于繁杂,因此为了加强应届毕业生就业,研究分析就业信息的获取途径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那么,究竟应届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主要有哪些呢?这些途径或方式是否有效和高校?对于这些途径存在的弊端如何进行更好的改进?对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法和访谈法来调查。文献分析法是指通过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归纳,得出对课题客观的认知与理解的方法[2]。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被试者交谈,在交谈的过程中,观察被试者的动作、表情、语气等,而后收集相关资料作研究的方法。在此调查中,总共对15名学生进行访谈,主要是通过QQ和微信等网络通讯工具进行交流,有部分则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这样更有利于观察被试者。然后进行分析、整合与归纳,提出建议并得到结论。
二、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来源分析
就业信息是择业的基础,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传统与新兴的途径来获取就业信息。
(一)就业信息获取的传统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