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校毕业生达749万。这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4年又增加了22万人。“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更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解决严峻的就业形势具有重大意义,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同时带动就业,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进一步提质增效。
本课题的研究通过探索“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新模式,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发展上提出新的要求,给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路径提供新的指导和思路。另外,利用模型论证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研究对于今后“互联网+”创业行为研究的深入具有实际的借鉴意义。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研究内容
(1)通过对国家政策、高校创业教育、与社会资本流向的分析,论述当前环境大学生进行“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宏观环境,并利用SWOT分析理性看待大学生创业行为。
(2)着眼于大学生在互联网的创新创业行为,从电子商务创业模式入手,对传统的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模式进行归纳、总结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通过案例挖掘“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新思路并作出创业模式归纳。
(3)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创业可行性的评价模型。
1.3.1研究方法
(1)文献调查法。充分收集国内外有关大学生“互联网+”创业、“互联网+”的相关文献,明确相关定义,对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
(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挖掘“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新思路并作出创业模式归纳,推导总结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模式。
(3)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相结合。以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为例分析“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的创业教育,并邀请创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4)AHP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可行性评价模型。
1.4研究创新点
1.4.1研究视角:互联网+模式在大学生创业行为领域的研究
近年来,关于互联网+模式的探讨受到广大学者和企业家的重视,但是有关互联网+新业态的发展对大学生创业行为所产生的影响的理论研究鲜有人问津。本论文旨在通过互联网+新业态发展趋势的宏观视角下的理论研究,结合经典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案例的实证分析,探究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如何创新创业。
1.4.2研究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创业行为方面的应用
在实践中,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评价因其难以量化的难点,通常选择定性研究和简单的对比评分。实际过程中,大学生创业行为虽具有较多的非量化影响因素,但定性研究之外也有定量的因素。为了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大学生创业行为,本文将借鉴项目可扶持性的研究方法,通过AHP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有机结合来研究大学生创业行为,从而使结果更具可靠性。
1.5技术方案
(1)提出问题:提出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探究
(2)相关文献综述研究:简要阐述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研究现状发展局势。
(3)理论分析:①分析互联网+的定义和新业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
②运用对比法比较分析传统创业、互联网创业与“互联网+”创业,从而推导总结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以及市场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