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规范,通常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积淀和凝练才能形成。”[2]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实现员工的成就感,进而凝聚员工的归属感。但是中小企业管理者素质普遍不高,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外在形象设计混为一谈。除此之外,我国中小企业存续时间短,建立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就更加难上加难。没有明确的企业文化,很难让每个员工产生认同感,当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的发展理念产生冲突时,就会发生人才流失问题。
第三,企业缺乏完善的激励制度
激励的根本目的是在满足个人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努力工作实现组织的目标。建立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无限的潜力。但当激励机制本身不健全,抑或是激励制度不具有可行性,就会产生抑制员工工作积极性的负面影响。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不足具体表现为,没有明确的绩效考评目标,考评方法不当,评估标准太过单一,奖惩标准大同小异。如果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长期受到抑制,中小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人才流失的现象也会因此而加剧。
第四,企业缺乏完善的企业保障制度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规模小,建立健全企业保障制度的观念淡薄,从而在员工的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和工伤保险等基本保障方面存在明显的不重视。而这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归属感,造成员工与企业的关系紧张,削弱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除了忽视员工五险一金的缴纳问题之外,中小企业在劳动合同的签订上也存在着重大的问题。“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小企业只有36.3%的员工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32%的人为口头协议,其余的人既没有书面协议也没有口头协议。”[3]而这些小部分人所签的劳动合同是极不规范的,这些都是潜在的不利于员工发展的威胁因素,降低了员工对中小企业的信任感。
第五,企业缺乏良好的劳动环境
劳动环境即劳动场所、工作地,是员工工作时的外部环境条件。劳动环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工作地组织、照明系统、工时制度、噪声、温度、厂区绿化等。中小企业往往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导致中小企业的劳动环境不尽如人意。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无休止的加班,甚而经常加班到深夜,危害员工的身心健康。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人才的主要来源为高校毕业生,这些年轻的高校毕业生一般更关注的是自身的发展,是企业给予他们自由支配时间的多少,而不再是薪酬具不具有竞争性。所以,一个舒适、安全、健康的劳动环境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一个不顺应员工心理特点的劳动环境则会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员工的健康,从而降低员工归属感,加速人才的流失。
2. 人才被动流失的原因
人才被动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员工由于自己工作绩效差,考核成绩达不到岗位要求,而被中小企业辞退;员工因违反企业规章制度或相关规定而被辞退;合同到期,企业与员工不再进行续签;新员工在试用期内的表现不符合标准而被迫离开。
(二)外部原因
1. 不良的社会现象
随着我国大学的不断扩招,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许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将失业的问题,而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学生仍然是眼高手低,多数大学生对中小企业工资、工作环境、工作稳定性、发展空间等方面还是存在传统观念的偏见。但也有一些大学生迫于生计,会选择一个中小企业作为他们的落脚点,先工作,积累一些工作经验,然后再寻找心仪的工作,于是,中小企业就成了大多数大学生的跳板。大学生这种频繁跳槽的不良社会现象,对中小企业内部员工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不利于企业内部员工的团结,稳定,从而加剧了中小企业人才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