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年人精神生活需求的内容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方式。第一种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分为情感需求、文化娱乐需求、人际交往需求、教育需求、政治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3]。第二种划分则指出,精神需求包括感情需求,娱乐需求,求知需求,交往需求以及价值需求,这类需求的层次关系将感情需求居于核心位置,即老年人感情的归属需求和尊重需求,这是老年人最基本最强烈的精神需求[4]。其次是是娱乐求知和交往需求,而价值方面的需求是实现老年人价值和尊严的要求[5]。
关于老年人精神生活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首先是经济物质因素,经济上较为困难的老年人一般较少的关注自身的精神需求,相对而言在精神生活上的金钱投入较少,很难很好的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6]。其次是家庭因素,有关学者指出,子女不孝,家庭关系冷漠以及老年人再婚问题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状况。最后是社会原因,主要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社会资源匮乏等。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原有文献对老年人精神生活需求的研究对象通常是整个老年群体,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并且,在原因分析上,主要分析的是经济和社会因素。本文以家庭养老这一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突出分析老年人的人格、家庭关系、家庭沟通和社区等对老年人关精神生活的影响。
2.2概念界定
关于家庭养老的界定,学术界意见不一,常见的主要有以下三种:一、亲情养老。即认为传统的家庭养老实际上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亲情养老,亲情是支撑其运作的首要条件[7]。二、家庭责任养老。即认为家庭是养老的主要责任单位,这个家庭来共同担任养老的责任和义务,这样可以减轻社会运作的负担[8]。三、现代家庭养老。张良礼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一书中指出,家庭养老分为传统家庭养老和现代家庭养老。现代意义上的家庭养老包括家庭提供养老资源,社区与养老机构提供服务以及家庭提供服务[9]。本文采用张良礼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中有关家庭养老的定义。
3 研究设计
3.1 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的调查方法。在淮安市区老年人较为集中的公园或广场,采用偶遇抽样,按照设计好的问卷,对20位居住在城区的老年人做了个案访谈,调查按照设定好的问题提问,并对老年人有关的观点与态度进行记录。
3.2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半结构访谈收集资料,访谈内容由五个部分组成,共有28个问题。
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居住地、退休前职业以及目前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第二部分是调查对象的个人精神状况,包括老年人的性格特征、娱乐方式以及对自己健康状况、居住环境等情况的满意度。第三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家庭生活情况,包括婚姻情况、家庭人口、月收入、与家人的交流次数,家人的关怀程度以及家庭关系。第四部分是社区以及政府、社会组织方面,包括社区邻里关系,社区资源以及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关注度。第五部分是调查对象的观点和态度,主要包括对家庭生活的满意度,希望的养老方式,生活的幸福感以及增强自身精神满足的途径选择。由于访谈形式不受结构约束,访谈内容顺序不一。
3.3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采用适当的数据分析。由于调查对象人数较少,采用问卷录入,对有关数据进行简单的频率分析;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类、描述、综合和归纳,对研究内容进行细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