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对于施工项目的安全生产状况评价大多是从施工中安全管理的要素的建立,通过应用灰色关联度等理论分析,总结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然后再应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上的计量做出评价。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方法中的数据大多是由专家打分评定生成的,因此评价的结果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现阶段中,我们国家对建设项目中安全的评价采用的是安全检查表方法。安全检查表法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检查项目可以包括场地、周边环境、设施、设备、操作、管理等各方面。检查表的种类分为很多种,其中大部分是用于整个系统工作中的安全性工作管理的检查、未投入使用前的设计评审、系统运行之前或系统运行的过程中的检查等。安全检查表方法是一种静态评价方法,其优点是操作方法简单、直观,易于企业的同步管理。安全检查表方法可以通过改进来提高准确度,Osama认为可以通过确定更加详细的影响因素(或检查现场危险点细节)后来细化各项数据,这就需要通过实际现场检查,借助标准核对表来完成施工现场安全评价。而Heikki 则通过对进行中的多个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方法研究发现,对安全等级曾经繁琐的划分方式改变为“可能发生”与“不可能发生”两种等级,然后采用模糊等级的形式再细分以后实行五级制,这样就可以更准确地描述施工方在建设过程中每一处细节部分的安全管理。
清华大学的方东平教授对我国现阶段的施工环境安全性的评价进行了总结,他的评价方法就是采用了安全指标评价法。他采用定性的方法:将历史统计的数据通过对危险性的量化,得到分析数据进行指标评价。他主要研究的对象是建设项目中的环境因素,在他的研究中,还利用了实验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希望通过人对环境的生理、心理反应分析来建立起评价建设项目环境的安全性的方法。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工程建设安全评价模型与安全管理研究”从2009年9月到2013年2月实施。除此之外,山东矿业学院系统工程研究所王玉振等的文章中,运用了统计理论对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4大要素进行了讨论,由此提出了一种项目安全综合评价的新方法。还有一些文章中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来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对系统的安全状态进行动态评价。
针对国内外研究,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点:
(1)工程建设项目本身的危险性决定了安全管理在建设项目中必需要的重要地位。由此,项目所引起的安全问题、方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经验等问题都是提出安全管理的重要前提,这就需要大量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危险源、事故发生原因、所需要的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应对措施以及针对安全事故提出的措施的实质性效果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的研究并投入使用,可以起到控制安全事故的作用,在逐渐的发展过程中促进了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2)安全事故的研究可以给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基础。安全管理技术所采取的措施与方法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的作业可能会发生的安全事故以及控制不稳定因素及危险源。对已经发生的建设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演变的方式、结构风险等的分析能够为下阶段的安全控制做好控制的指标,由此,分析过往的安全事故可以提供分析以及预防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