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迫不及待,但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绝非一日之事,关键是要发现经济发展方式中存的一系列问题,从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问题入手,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有力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府职能的效率型构建。
一、现阶段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
现阶段造成经济发展出现三高三低特点的原因。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不彻底,根据国家环保局统计,我国GDP能源消耗总值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到11倍,我国经济发展习惯于传统的高投入方式,不仅利用效率没有提高反而损害了后代人的利益及对环境的严重破坏,若把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造成的生态成本也算上,我国经济发展不增反负。对于效率关注度低,不注重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再者,我国经济长期依靠外资以及出口,在别的国家把信息产业以及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点的时候,我国仍旧凭借廉价的中国劳动力来出口那些技术含量低下,低级的出口加工型产品,我国经济没有实现有效的转型,生产的越多,我国劳动力就被剥削的更彻底,而经济发展表现出来的“先进生产力”都是挥霍即将枯竭的环境资源为代价的,我国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向经济型转变不彻底,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根本无法长久持续下去,不仅会对世界造成很大的危害,对子孙后代也是贻害无穷。[2]
二、现阶段经济发展模式存在问题的根源
(一)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体制性约束
一方面是经济发展模式中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未得到彰显反而使作为“守夜人”的政府过分主导市场。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开始,我国已基本从原始的计划经济模式中慢慢解脱,但是,现阶段我国政府对于市场上大部分资源仍具有绝对的主导权,只有政府才能对其进行配置,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所提倡的以市场为主导,国家仅仅从旁协调并没有彻底贯彻。政府在市场中具有绝对的主导权,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要想实现顺利转变实在是举步维艰。[4]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地方政府在借鉴了韩国日本高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模式的基础上,取代了民间资本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这一模式从出现迅速占据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中心,虽然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在日韩等经济实体的工业化进程发展过程中体现出很大的优越性,但是我国在借鉴了这种模式之后的一二十年中,这种模式在我国正遭遇内部经济活力不够,且外部贸易环境竞争恶化的困境,而且最近几年我国各个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贷款等资源的配置过重,导致我国市场越来越丧失活力,对市场起基础性作用的市场完全不能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体制转变的滞后性。例如,地方政府为了达到GDP的政绩指标,各地方政府把过多的土地、资金、人力能资金过分的投入到大量的公共基础设施以及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项目中去,然而这些项目消耗巨大,耗时长,需要银行较长时间的支持,地方政府产生的大量的债务,而政府为了对这些债务进行偿还,很多政府都通过其他途径来寻找财政支持,比如通过买卖土地来缓解政府债务的压力,我国2004年的全国土地督察行动中,十多万起土地违规行为背后都有政府支撑的身影,还有很多政府为了彰显‘政绩’,进行大规模的招商引资,而往往各种形式的引进外资活动不仅会加剧竞争,最后都会对人民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的侵害。这种政府过分主导市场的方式,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程受阻。
另一方面是我国政府政绩考核的体制不健全。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基本职能应该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因此在对政府政绩考核的过程中,应该针对政府职能的履行情况来进行考核。但是现阶段我国政府政绩考核针对的内容是各级政府的政绩,使政府的职能不仅不能得到很好的履行,而且使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的角色严重错位。各级政府盲目追求经济指标,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政府工作的重心不是为了社会管理以及公共服务,而是干预微观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政绩考核体制并没有把各级政府在达到政绩指标所造成的各种基础成本消耗的资源算在其中,政绩考核体制很明显存在很多漏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