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管理创新是打造“柔性”政府、透明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实现社会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的必由之路。虽然管理创新的价值目标积极、明确,但不免会受到外部坏境的影响偏离当初的意向,出现一些偏差阻碍社会主义的转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一) 政府刚性过重
当今社会潮流是追求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这也是社会管理不断寻求创新的最终目标之一。为了追求社会进步,一些地方政府单纯地以僵硬的方式压制矛盾,缺乏韧性、延展性和缓冲地带,[ ]甚至完全将社会管理等同于社会管控。这种社会意识引导下的社会管理只能维持表面上和刚性社会秩序,社会管理者将处于高压状态,地方政府最终可能由于承受不住来自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的压力而土崩瓦解。
将社会管理视为社会管控是传统集权统治模式的沿袭,它反映了一些地方政府传统管制思维的惯性以及对社会治理方式转型压力和诉求的惰性与无视,[ ]它适合以前简单的经济发展、单一的社会需求的社会模式。当今社会的经济高速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的文化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民主意识日益加强,政治诉求有着多元化的趋势,社会管控根本满足不了这些价值需求。其次,在社会主义转型时期,当代政府改革的浪潮不断兴起,人民也迫切期待一个公开、透明、法制的政府更好地为自己服务。再者,中央政府正在大力宣传简政放权的管理政策,最大范围的调动各种力量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很明显,在社会主义转型时期,通过政府的强制性回应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是不可能行得通的。相反,可能还会牵制社会管理创新的步伐,甚至会积聚更多社会矛盾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社会危机。
虽然社会管控是社会管理不可避免的一个发展阶段,但政府不能把社会管控作为社会管理的替代品,而应该在现有社会管理的水平上,积极探寻富有活力的行政手段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手段与途径,尽可能通过沟通、协商等方式、方法来协调、化解社会矛盾,努力实现刚性政府向柔性政府形象的转变,正真实现地方政府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 社会组织单一
在社会主义转型时期,专业化、职业化、多样性的社会组织蓬勃兴起,打破了以往集中统一的行政组织模式,逐渐形成功能专业化、类型多元化的新局面。社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社会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应最大效用的利用这些公益的、自治的社会组织的价值,充分发挥许多行政组织不具备的地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的作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促进社会管理组织多元化,并管理好这些组织可以有效加快社会进步的步伐。但是,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常常忽视这些社会组织的存在,有些自治性社会组织甚至遭到打压,最后矛盾激化,不仅阻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进度,还损害地方人民的一些切身利益,甚至造成地方暴乱。即使有的政府注意到社会组织多元化的重要性,支持其他社会组织对地方社会进行管理,但实际从事服务性、公益性活动的人员一般都是没有经过专业化训练的退休老干部或退伍军人,难以满足技术性、专业性的要求。地方政府管理应注意专门管理人才的引进,有效、有序的引导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甚至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量身定做当地特色的社会组织,与当地行政组织持续互动,共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推动当地政府的有效转型。地方政府要注意建立不同社会主体、组织之间平等、民主的社会合作机制,倡导多元化、参与型行政理念,形成兼顾各方各类利益、维护全体人民的发展利益与环境生态利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努力促进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努力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