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工作坊前期调查中有运用该教养方式量表(部分经过删减、调整和增加)以了解四~五年级的青少年对他们家长管教行为的认识。
(二)管教子女的相关研究
而20世纪70年代后期,学者们开始意识到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A.Bell(1968)提出“双向模式”的观点,强调亲子关系的互动机制,认为青少年的天赋差异也会影响父母的管教方式。Anderson在研究“谁影响谁”的亲子互动研究中,母亲在与正常儿童和存在行为问题儿童的相处和教养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一个平静而温和,另一个强制性较多。
从国内大量的研究来看,主要集中于父母的不同管教方式对子女造成的心理和情绪影响。李祚山(2001)的研究发现,父母对子女采取消极的教养方式,例如父亲倾向于严厉、惩罚,母亲过度干涉和保护时,会导致青少年的焦虑增加。
在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社区青少年的暴力行为的学者,认为父亲与母亲的教养行为差异较为显著时,会非常不利于子女的心理健康从而产生神经质行为或是问题行为。
而王先茹(2008)则认为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和人格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这对青少年今后的适应性和耐挫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近期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学者,也开始关注子女与父母对管教行为有不一致看法的部分。研究显示,青少年在某些管教行为上与父母存在显著的不一致,这也常常是导致青少年与父母沟通出现冲突的情况,例如在隐私方面,两者之间就有不同的认识。
就实际生活而言,家长与青少年的互动频繁,这些行为和对它们的解读所带来的子女与父母的双向影响显得非常重要,然而此部分的研究中,以目前的研究结论来看还比较缺乏,需要进一步探讨。
(三)管教方式对青少年成长影响的研究
近期,Seginer的积极教养方式的研究则显示父母对青少年的积极管教会对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形成产生较大的作用。Seginer的积极教养方式和未来取向五阶段模型指出,积极的管教方式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自我评价,并通过对自我阶段的影响,进而作用于动机、认知和行动阶段,而良好的动机会影响青少年对事物的看法促使他(她)产生良好行为。
然而从上述的研究结果,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对于父母管教的多数研究都是集中于心理学层面的部分,较少涉及直接的青少年的行为管教方式以及父母对青少年管教方式的态度的研究,而现实生活中,恰恰这一部分对青少年和父母而言才是比较重要的,因此本研究了解青少年和家长们各自的管教行为的认识情况,分析他们让父母了解和认识到青少年亚文化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协助家长将自己的管教方式和这些不一致的部分相整合,通过青少年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进行管教,并且针对这些改变的部分采用哪些有效的原则并且如何能够协助父母在管教青少年过程中达到实际有效的效果,这是本文着重进行研究和探讨的部分。
三、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理论框架
青少年的青春期成长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和独立性整合和发展的阶段,因此,在该阶段对家长管教的理解对于他们是否接受家长管束意见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而这种解读也将影响他们成人之后的各种社会人际关系和生活。
在萨提亚模式中认为,“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经验到的各种关系,以及各种应付方式,对这个人的一生影响最为重大”。而在这些家庭关系中,影响力最大的,又属从童年至青少年期(出生至16岁)之间,在家庭中经历的关系,影响最为深远。而当其长大成人之后,在青年期之前经历、学到的思考、行为、感受的方式都会一直影响着的生活、工作、人际关际。与父母的关系,被内化到心里,然后,会在与爱人、孩子、朋友、上司、下属等人的关系中,重演这种关系。因此,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否良好很容易影响到他们与周围人的亲密关系的相处。
- 上一篇:好时巧克力在中国的发展困境与突破方式研究+SWOT分析
- 下一篇:城市社区养老中的沟通问题+文献综述
-
-
-
-
-
-
-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