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1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膜分离技术概述..1
1.3超滤..2
1.3.1超滤技术的发展历史2
1.3.2超滤技术的应用3
1.3.4膜污染6
1.3.5膜改性7
1.4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思路10
1.4.1课题的提出..10
1.4.2研究思路..11
2实验部分..11
2.1试剂与药品12
2.2实验设备13
2.3PDA纳米粒子及PDA/Ag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14
2.4复合膜的制备14
2.5表征16
2.5.1PDA/Ag粒子的表征...16
2.5.2扫描电子显微镜(SEM).16
2.5.3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16
2.5.4热重分析..17
2.5.5接触角..17
2.5.6过滤性能评价..17
2.5.7抗污染性能评价..18
2.5.8抗菌性能评价..19
2.5.9Ag纳米粒子负载量和流失量的测定19
3结果与讨论..20
3.1PDA/Ag粒子的表征.20
3.2扫描电子显微镜(SEM)...21
3.3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23
3.4膜的热重分析23
3.5接触角24
3.6过滤性能25
3.7抗污染性能26
3.7.1抗有机污染..26
3.7.2抗生物污染..27
3.8Ag纳米粒子负载量和流失量..28
4结论与展望..30
4.1结论30
4.2展望31
致谢32
参考文献33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淡水资源占地球水总储量比重小,淡水资源分布不均,淡水需求日益增长,水污染导致水质恶化和水环境破坏,地下水位下降与水质变坏等[1, 2]。世界缺水,我国贫水[3]。依据 2015 年环境公报指出,全国 423 条主要河流、62 座重点湖泊(水库)的 968 个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开展了水质监测,Ⅰ、Ⅱ、Ⅲ、Ⅳ、Ⅴ、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占3.4%、30.4%、29.3%、20.9%、6.8%、9.2%,29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取水总量为 332.55 亿吨,达标水量为 319.89 亿吨,占 96.2%。4896 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水质为优良级的监测点比例为 10.8%,良好级的监测点比例为25.9%,较好级的监测点比例为 1.8%,较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 45.4%,极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 16.1%[4]。这些数据都表明我国水质虽较往年有所好转,但仍存在水体污染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新型技术来应对淡水资源稀缺、水污染严重等问题。膜分离技术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应该说这是膜分离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最强大的推动力。
1.2 膜分离技术概述 膜分离技术指的是不同大小分子的多组分物质在通过分离膜时,实现选择性分离的技术,分离膜是一种半透膜,膜壁上布满小孔,根据孔径的大小可将分离膜分为:微滤膜(MF)、超滤膜(UF)、纳滤膜(NF)和反渗透膜(RO)等,膜分离一般采用错流过滤方式,膜评价时也用到死端过滤方式。 膜分离过程一般无相态变化,能耗极低,操作温度多数为常温,无化学变化,是典型的物理分离过程,具有选择性好、投资低、设备简单占地少、适应性强无污染、节能高效等特点,可减少产品流失,提高产品得率并避免污染环境,膜性能具有可调控性、可专一配膜等。因此,欧盟将膜分离技术列为 9 个优先发展的课题之一,并提出“在 21 世纪的多数工业中,膜分离技术扮演着战略角色”[5]。 与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膜分离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分离的高效率。最近几年来,膜分离获得了非常令人瞩目的迅速发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膜分离过程一般在常温或温度不太高的条件下进行操作,既能使有效成分损失极少,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又能适用于热敏性物料的处理,因而在食品加工、医药和生物制品工业(如抗生素等医药、果汁、酶、蛋白的分离与浓缩等)备受欢迎,同时有其独特的适用性[6-14]。 在一系列膜分离技术中,超滤过程因其不发生“相”的变化,能耗较低,工作温度在常温附件,很少需要维护,操作十分简便,可靠度很高,过程规模以及处理能力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分离系数较大故而高效,设备体积比较小,占地较少等明显特点和操作压力低,泵与管对材料要求不高等特点,已经获得了十分广泛的应用[15]。近十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与对分离要求的提高,超滤技术作为高效、低能耗、高精度、低污染的分离技术,将会有更快的发展以及更广泛深入的应用,这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