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Ribeiro[12]等在油中加入微晶体碳酸钙与海藻酸铵的混合物,然后在低温环境下进行高速旋转,这一乳化过程可以制得水包油乳液,然后将其加入到硅油中,加入碳酸钙溶解,加入壳聚糖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进行固化,最后可得到微胶囊溶液。
水浴干燥法分为水包油包水型复相乳液与油包水包油的复相乳液法。W/O/W型复相乳液的优点是体系稳定,在包埋过程中可以不需要添加任何活性剂,不受到温度和酸碱环境的影响,并且包埋过程中很稳定,不会发生任何性质的变化。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形成水包油包水的双重乳液体系之后,溶液中的溶剂不是很好出去,通常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挥发溶液,为了解决这个缺点,有时也可以通过冷冻干燥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而当包覆油性的芯材的时候,通常采用水溶性的壁材来进行包埋,制备成油包水包油的双重乳液体系,大体过程与其相同,但最后要去除掉溶液中用作介质的油。
干燥水浴法操作方法比较简便,也不需要特别的反应条件,反应试剂和特别的设备,但是其耗费的时间很多,包埋效率也不高,如果反应过程中加入了有毒的反应试剂也不容易将其除去,可能会对使用的人的健康产生伤害,所以目前此种方法使用的范围较少。
1.3.3相分离法
通过在溶有壁材和芯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诱导剂和活性剂,然后通过调控温度和酸碱度的方法来改变溶解度,使得包埋着芯材的微胶囊从溶液中析出来,这种方法称之为相分离法。
相分离法又有水相分离法和油相分离法,这是根据所包埋芯材在水中溶解度不同来区分,单凝聚法和复凝聚法也属于水相分离法。
在水溶液中加入一种电解质,可以通过盐析来使得微胶囊分离出溶液,这种方法称之为单凝聚法。如由明胶形成的O/W型乳状液中添加硫酸钠,并通过改变pH或温度或加入交联试剂而使体系稳定。
将两个带有相反电荷的聚合物相互作用,如用带负电的聚合物如阿拉伯胶与带正电的明胶形成凝聚层,目前复凝聚法是用来制备以壳聚糖外膜的微胶囊的主要的方法。例如Talita A. Comunian[13] 用复凝聚法制备VC微胶囊; Rui Wang[14]等以壳聚糖和羟甲基魔芋葡甘露聚糖为正、负离子聚电解质对天门冬酰胺酶进行了包裹,制备出了粒径为300nm,包埋率达到68 %的纳米胶囊。研究表明,被此纳米胶囊包覆的天门冬酰胺酶较普通的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更高的生物活性。杨文静[15]等利用离子凝胶法制备了壳聚糖-三聚磷酸钠纳米胶囊并对牛血清蛋白(BSA)进行了包覆,包埋率有80%以上,药物的慢慢释放性时间可达7天以上。
1.4 微胶囊壁材的选择
很多物质都可用来当做制备微胶囊的壁材材料,例如甲基纤维素这种纤维素类,明胶类蛋白质,乳糖这种糖类,低聚糖类淀粉等等都可作为壁材使用。不同的壁材其具有的性质都不太一样,会导致制备的微胶囊的性质也很不同。在实际制备过程中对于壁材的选择还要看芯材的性质,此种壁材对于芯材是否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耗费的成本以及所需要知道微胶囊的性质决定,要保证壁材包埋的芯材在一定的条件的控制下可以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提高芯材的利用率[16] 。
同一种芯材,用不同的壁材来进行包埋,形成的微胶囊的性能和形态都会非常不同。例如包埋Vc通过脂质体进行包埋,例如蜂蜡、石蜡、巴西棕榈蜡等。将酯类化合物和溶有Vc的水溶液进行混合,通过超声乳化的方法可以制得微胶囊,制得的微胶囊并不稳定,在温度过高或者外力的作用下,脂质层的膜容易受到破坏,对于Vc的保护作用明显降低。而通过明胶,海藻酸钠和氯化钙来制备Vc微胶囊,可以发现微胶囊的粒径变大,稳定性增加,制得的Vc微胶囊性能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