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抗菌剂
一般认为有机抗菌剂的作用机理可归纳以下3个方面:一是作用于细胞壁和细胞膜系统;二是作用于生化反应酶或其他活性物质;三是作用于遗传物质或遗传微粒结构。
季铵盐类可吸附带负电荷的细菌,引起胞壁结构损害,使内容物漏出。醇类杀菌机制是去除细菌胞膜中的脂类,并使菌体蛋白质变性,其中乙醇最常用,其浓度为70%~75%时杀菌力最强[5]。
双乙酸钠是一种高效、广谱抗菌防霉剂,尤其对黄曲霉素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它通过渗透微生物细胞壁,干扰细胞内各种酶体系的生成,可以高效抑制十多种霉菌素和多种细菌的滋生和蔓延。吡啶盐具有利用其毗啶盐功能基团与细菌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即生态捕捉作用)的功能。苯并咪唑类干扰病原菌的有丝分裂中纺缍体的形成,从而影响病原菌的细胞分裂过程。喹诺酮渗进细菌细胞内抑制dna旋转酶,这种酶能保持dna的超螺旋结构。文献综述
吡咯类抗菌剂来源于天然产物硝吡咯菌素,是非内吸性的广谱抗菌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葡萄糖磷酰化有关的转移酶,并抑制真菌菌丝体的生长,最终导致病菌死亡。因其作用机理独特,故与现有抗菌剂无交互抗菌性。
嘧啶胺类具有独特的作用机理,即抑制病原菌蛋白质分泌,包括降低分解酶水平。分析认为这些酶与病原菌进入寄主植物并引起寄主组织的坏死有关,无交互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