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生的审美能力严重缺失
根据对去年实习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访问,发现中学生的审美能力缺失严重。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制度存在着一些缺陷,中学生承担着很重的升学压力,教师为了考试而教,学生为了升学而学。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把他认为对考试有用的内容一股脑的塞给学生,不注重教学方法,不顾学生是否能够接受,一地追求卷面成绩。这种只重视分数的做法实际上忽视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导致了一些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的出现。中学是学生审美素养提高的重要阶段,是审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如果缺少了美,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然而,尽管如此,在现实条件下,教师往往对审美教育重视不够,认为审美教育只是课堂以外的一些东西,讲与不讲对学生影响不大,忽略了审美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造成学生审美能力缺失的现状。当前,“新课改”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浪潮,这就要求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不断拓宽自己的思文空间,提高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写出漂亮的文章,轻松地完成升学任务,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了健康的审美趣,从而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如何更好地实施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在进行审美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它拥有一个广阔的美育天地。对于现在国内实施审美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提出下面的几点建议:
(一)扭转教师的审美偏见,树立正确的审美教育观念
一个人语文审美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其语文素质的高低,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都应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将语文审美素养教育落实到语文教学中。
1.教学过程中注意语言与思想的统一,也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言文字是人文精神的承载,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在品优美语言的同时也要领会文字所蕴含的真挚感情。如:学习何其芳的《秋天》,学生通过阅读作者描写秋天的语言,在头脑中构思出一幅秋天的画面,同时去领会作者流露出的对纯净自然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不能片面强调“工具性”,要使其与“人文性”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2.改变传统语文教育思想,形成正确的审美教育观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学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主张自主探究式学习,努力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而我们学校的一些老师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课堂上,对语文教材中的审美素材,旁征博引,滔滔不绝的讲解,他们认为只要自己讲得精彩传神,学生就喜欢听,就能记住老师所谓的“美”的分析,就能收到美的熏陶。殊不知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有限的,在台下已经昏昏欲睡了。叶圣陶先生主张:“语文教师不要做说书先生。”这实际上是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情形的有力批判,也是对只注重书本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的无情否定,语文教学应“顺应学生身心的发育特点和生活经验的扩展,逐步培养我国语言文字的吸收经验、表情达意的技能”[4]。这种传统语文教育思想束缚了学生思文的空间和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遏制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如果不更新这种落后的教育思想,仅仅在课堂上做一些审美教育的姿态,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 上一篇:论儿童钢琴教学中认知能力的培养
- 下一篇:中学语文课程语言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
-
-
-
-
-
-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