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1]。家庭教养方式一向受到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关心,是钻研儿童社会化问题时必须关注的紧要的课题。国内的研究者就家庭教养方式都提出了属于自己的不同的看法。关颖以为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为了更好的教养儿女而选择和使用的方式途径,林嘉将父母教养方式界定为在日常生活的过程当中,父母教育子女所反映出来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倾向,是一种对父母教育行为的概述,是一种是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张文新将父母教养方式描述为父母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及其对子女表达自己情绪和情感的一种综合方式。国外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相对早于我国,且研究更为详尽。国外对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左右,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特在751七十年代将教养方式分为三种:权威型、专制型和放任型[1]。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文度也有一系列的相关研究。美国心里学家Symons最早对其进行研究,他把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两个文度,一是接受——拒绝(不是接受儿童,就是拒绝儿童);二是支配——服从(不是支配儿童,就是服从儿童)[2]。Becker(1964)则认为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另外两个文度:接受(温暖)——拒绝(敌视)文度和允许——限制文度[2]。
社交焦虑是指对某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有较强烈的忧虑、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3]。“社交焦虑”一词最早由英国精神病学家Mark提出,他依据发病对象及害怕的对象不同,从恐怖障碍中分离出一组称之为社研究相对较少。周宗奎、范翠英2001年研究发现被拒绝的儿童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儿童[3]。1970年,他正式提出社交恐怖症一词。国内对社交焦虑的研究起步较晚[4]。
综合以上所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当今社会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的研究起步较晚,而针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社交焦虑情况的相关研究则更是才进行研究数年,关于小学生社交焦虑的很多方面的问题及信息相对不完善。本研究为以后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社交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的研究和探讨提供进一步的研究成果的支持。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的关系,本研究将主要从性别和年级两个方面来探讨人口学变量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的影响,同时通过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和小学生社交焦虑的关系。
- 上一篇:群体身份与第三方存在对大学生利他惩罚的影响研究
- 下一篇:大学生网络关系成瘾及其与大五人格自尊的关系研究
-
-
-
-
-
-
-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