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师生关系不够融洽 12
三、有效教学视野下思想品德课堂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2
(一)思想品德课堂环境优化策略 12
(二)思想品德课堂规则制定策略 13
(三)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策略 14
1、思想品德课堂时间的有效管理 14
2、思想品德课堂的德育导向 15
(四)教师课堂管理观念转变策略 15
(五)思想品德课堂和谐师生关系建立 16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0
附录 21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包括:学生的进步是衡量教学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和绝对权力的姿态走进教师,而是充当“平等对话者”的角色等内容 。这些理念对课堂管理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为思想品德课堂管理提到了具体目标的高度。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思想品德课堂已经成为许多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而有效的课堂管理常常构成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本文结合有效教学理念,探索在有效教学视野下思想品德课堂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概念界定
(一)有效教学的涵义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对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但是对于有效教学的研究非常少,更谈不上对核心理念的具体认识。到了80年代,“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法逐渐进入公众的视线,但也是仅仅对从国外相关研究开始的翻译和介绍。
“有效教学”到底是什么?在我国,目前还是众说纷纭的状态,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并且大多数人对“有效教学”核心理念的理解还是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上。但纵观众多学者的文献,都把教学的效益作为“有效教学”的核心,把高水平、高效率、高效益作为衡量“有效教学”的标准。
崔允漷对“有效教学”的本质进行了解构:“所谓‘有效’,是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实际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在他看来,“效”主要是指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是寻求教学效益的活动,而评价教学效益的唯一标准是学生的发展。这种将有效教学只包含教学效益的概念在我国拥有众多的支持者。
但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把“有效教学”的“有效性”理解为更加宽泛的概念,除了包括学生的成绩外,还包括自我激励和源自师生的幸福感。 龙新宝和陈晓端将有效教学分为三个由浅到深的层次。从表层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形态;从中层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思维,它是为逼近“有效”的目标而对教学进行的科学控制与情感调适,集中体现为教师对教学进程的全面干预和主动调适;从深层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想,体现着教学主体对教学的执着追求和永恒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