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家认为,生物的适应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与其赖以生存的一定环境条件相适合现象。在本研究中,以个体进入新环境与其周围一切能否融入和习惯作为个体是否适应。在此案例里,来访者在进入重组家庭后,出现一些紧张,焦虑和失落的
不良情绪,难以接纳,难以适应,出现适应问题。
根据相关研究结果重组家庭子女表现出了以下特征: 一是失落感。突然失去父爱或母爱由失落感引发抑郁、多愁、冷漠统一形成对社会及人际关系的不满。二是自卑感。社会营造的亲缘文化让重组家庭子女处于尴尬境地,源^自#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 觉得不光彩。三是恐惧感[1]。这些都是学生不能适应特殊家庭结构的重要原因。
据目前的一些调查资料表明,特殊家庭的儿童在人格方面有许多消极特征,如个性比较内向,情绪不稳定、对人冷淡、不愿交际、缺乏进取心和逆反心理强等[2]。国外也有研究表明单亲或者重组家庭的孩子要比核心或者主干家庭的孩子面对更多的压力事件,从亲人中所能获得的支持也相对少另一项研究表明:在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中,发现有抑郁症状的儿童多于其他家庭而且这种家庭结构的影响不仅只影响到童年的生活,对成年以后生活中的幸福感仍存在影响。
在对重组家庭适应问题的实证研究中目前国内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实验法等通过报纸、互联网络、媒体等途径搜集原始数据。在统计分析方面多采用 X 方差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和多变量回归分析。本研究打算另辟蹊径采用心理咨询的渠道,对关于重组家庭的一名初中生进行辅导和适当干预。
随着人们传统婚姻观念的不断进步,家庭结构也在不断的变化,一种新型家庭—重组家庭也越来越多。在这些家庭中,有一些青少年面对新环境,新生活这一巨变可能无法适应由此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同时,非血缘的亲子教育问题更加敏感和突出,继父母与继子女的关系微妙而脆弱,易造成重组家庭学生的性格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催使这类青少年容易成为学校中的“问题学生”,导致各种不良后果[3]。所以对重组家庭适应问题的研究和适当干预势在必行。本文将对一例初中生对重组家庭的适应问题案例进行具体研究和分析,希望可以对以后的研究和教育起到一定作用。
1来访者基本资料
1.1来访者基本信息及其背景资料
齐齐(化名),女,汉族,12岁,某初中初二学生。来访者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自小身体健康,并没有重大的身体疾病史。
齐齐家在河南某市区,母亲开一家美容院,父亲是货车司机不经常在家,两个人由于聚少离多,在齐齐九岁的时候选择离婚,她的母亲一直单独抚养她,而她的父亲把她的哥哥带走组建了一个新家庭。直到一个多月前,齐齐的妈妈与她现在的继父再婚,他的继父带过来一个儿子。现在来访者家庭成员有她、她的妈妈、继父和继父的儿子。
妈妈平时工作太忙,很少与齐齐交流,几乎只考虑在物质方面满足齐齐,回到家里也只是偶尔问一下她的学习情况,不太关心她的心理和感受,并没有给予来访者足够的关心和关注。但是由于来访者与妈妈相依为命了一段时间,齐齐一直很懂事,在家里一直很听话,尽量帮助妈妈做家务,可是不愿主动与妈妈沟通。自从妈妈再婚后,来访者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有点叛逆,对母亲爱理不搭论文网,吃饭时候总是不见人影,不愿与继父和哥哥接触,有时候故意摔坏东西惹家里人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