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7
(三)使用合理的教学方式 7
(四)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综合能力 8
(五)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8
参考文献 9
附录Ⅰ 10
附录Ⅱ 11
致谢 12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对于当前的小学生而言,提高学习效率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许多学生学习成绩不佳,往往起因于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率不高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其中,兴趣的影响尤为突出。“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孩子自身兴趣不足时,他们就会没有耐心听教师讲解,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在课堂中若能采用新奇别致的教学方式,并穿插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在孩子集中精力的有限时间内灌输知识,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1] 俗话说:“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这句话,不单单是对学生说的,同时也应是教师们遵循的原则,拥有好习惯、高效率的教师,能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念界定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经历了“好教师的品质研究”、“好教学的特点研究”和“有效教学的综合研究” 三阶段,先后出现了“规模取向”、“认知取向”、“整体目标取向”、“整体——认知取向”和 “效率取向”五大流派。[2]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定义,福建师大教授余文森说,其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最形象的隐喻就是穿越玉米地。第一,看谁最先穿过玉米地,那就是速度问题。第二是谁掰的玉米最多,那就是谁收获最多,获得知识最多,就是效益问题。第三个问题,那就是谁身上的伤痕最少,那就是安全问题。只有这三个方面同时具备,才能称之为有效率的教学。[3]笔者认为,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二、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一)有利于教育者认清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人类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感悟。[4]人们都是在反思与总结中成长的,没有总结与归纳,精神将汲取不到成长所需的养料。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过程,就是一个总结与归纳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将罗列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师生互动仅仅只停留在形式上,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问答”成了课堂的点缀或满堂问,教学目标不清楚,重点不突出,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恰当运用……当教育者意识到这些都是错误的教学方法时,就会有意识地避开这种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