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语本体研究现状
(1)“比”字句“比较”语法范畴的研究
“比”字句表示“比较”语法范畴的研究,是现代汉语“比”字句最早的研究,成果颇多。《马氏文通》最早参照印欧语中的“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提出“平比”、“差比”和“极比”的概念。黎锦熙相沿马氏概念,并推广到复句当中,提出差比句,平比句和审决句。高名凯将比较量度的语法范畴叫做“比词”。并对表示比较的程度,分为表示极级和表示差级两类,首次将“比较”与“范畴”联系起来。吕叔湘将表达论分为“范畴”和“关系”,并根据“两件事之间可以有种种关系”,将汉语句子分为六大类,其中“异同一高下”的一类,说的就是比较关系,下设“比拟、类同、高下、近似、不及、不如、胜过、尤最、倚变”等细目。但是以上学者对“比”字句的语义特点、句法并没有作详细的归纳与总结。其中吕叔湘对“比”字句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描述,认为“比”有两种词性:介词和动词,并总结了句式特点及其语法含义。朱德熙(1983)讨论了下面格式的异同:①Nl的+N2+比+N3+VP ②N1的+N2+比+N3的+N2+VP(N表示名词性成分,VP表示谓词性成分),这是较早的关于研究“比”字句的论文。许国萍于1996 年在《汉语学习》上发表了《“比”字句研究综述》的文章,系统地总结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关于“比”字句的研究状况。
1.比较项“x”和“y”之间关系的研究
马真详细研究了“比”字句中“比较项y”的替换规律。她重点谈现代汉语中的一种“比”字句N1的N比N2的N+VP的替换规律。例如:
①他的狗比你的狗跑得快。
②他的脾气比你的脾气好。
③他的狗比你的狗多。
④他的母亲比你的母亲健谈。
这些“比”字句中的比较项“N2的N”,有的只能为“N2的”替换,如例①;有的则不能为“N2 的”替换,只能为N2替换,如例②;有的既能为“N2 的”替换,也能为N2 替换,如例③;有的既不能为“N2的”替换,也不能为N2替换,如例④。造成各种不同替换的因素有以下五个:A、N1/N2 跟N的语义关系;B、N1/N2 及N的性质;C、VP的情况;D、社会心理;E、句子重音。其中对替换影响全局的因素是A和B。邵敬敏认为在“比”字句的替换规律中,“N1/N2”同N之间的语义关系对这种句式的成立,并不是本质性的语义关系,这种关系既是一种语义关系,也表现为一种语法关系,即说明和被说明的主谓关系[1]。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2.结论项“w”
任海波把“比”字句的结论项w分为AP、VP、AV、NP四种类型。AP结论项包含谓词并且只有形容词;VP结论项包含谓词并且只有动词;AV 结论项包含谓词,并且既有形容词又有动词;NP结论项以名词性短语为被修饰成分。并讨论了由这四种类型结论项构成的“比”字句的句法以及语义特点[2]。邵敬敏、刘众(2002)根据“比”字句“究其差异,体现比较”的基本语义要求来解释“比”字句中结论项的句法表现,特别对动词或动词型短语构成的结论项进行认知上的解释。同时分析了“比”字句中结论项跟比比较属性、较结果、比较专项、比较差值以及比较点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