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2  地理教材整体分析的路径

    地理教材教材的整体分析即教师从宏观上把握教材,为教学提供方向。整体分析将从地理教材的发展背景、内部联系分析以及外部联系分析三方面进行。

    2.1  地理教材的发展背景

    2.1.1  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作为一种外部环境。“一部教材的编订,都有一定的发展背景;也由于社会在进步,经济也在不断发展,科技水平逐渐提高,在这些基础上产生了教材”[2]。 

    我国是人口大国,深受诸如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困扰,作为国际社会的成员,我国倍感责任重大。因此制定了一系列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人口战略即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减轻因为人口众多对环境、资源造成的巨大压力,给予可持续发展相对宽松的人口环境。资源战略是针对资源短缺问题已对我国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压力而提出的,要求我们不仅要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更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战略即搞好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建立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机制。稳定战略即在保证经济持续稳定的前提下,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高中地理必修三的主题正是以区域地理为依托,探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对于地理教材的分析,必须考虑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体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根据《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几点要求:一是在具体目标中,要求改变过去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情况,教材内容应该新颖,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并能够让学生走出书本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例如:在鲁教版教材必修三中,选用大量案例。运用这些经典的案例,学会知识迁移的方法,并应用于其他案例中。第三单元第二节,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来探讨资源开发和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然后呈现类似案例,如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如此一来,学生很自然地掌握了分析所有传统工业基地的资源开发利用方法,而并不局限于书本呈现的某一案例。二是在具体要求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动手能力、收集资料信息能力,反对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之风。在分析区域差异中,选取了英国和日本作为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日本和英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学生课下要收集日本和英国的关于气候、植被、水文、矿产资源方面的资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日英两国的区域差异。在这一案例中,并没有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两国的共同点和差异,而是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图文并用,课堂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收集资料和探究能力。

    教材是时代的产物,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着。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多。我国虽然资源总量大,资源种类多,但是人均占有量很少,另外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不合理造成资源短缺问题。不仅如此,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这些社会发展的现状都应在教材中得以体现。21世纪,我们人类步入了信息时代,为了从庞大的数据库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提出了“数字地球”。总之,教材要体现社会的发展变化,将最新最有用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2.1.2  地理科学新进展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地理科学是教材来源,因此教材应该体现地理科学的新进展。近些年来,珠三角地区面临挑战。研究表明,在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方面,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远远落后于世界级城市群。同时,总体发展势头也不如国内的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在这一背景下,珠三角地区应探寻新的发展方式[3]。鲁教版必修三中用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案例探讨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这一科学新进展。

  1. 上一篇:基于GIS培养地理师范生地图教学能力研究
  2. 下一篇:语文教育中闲暇教育研究
  1. 幼儿告状行为的教育策略及原因分析

  2. 初一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3. 课堂教学中学生地理科学素养的培养

  4. 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师角色转变与适应策略

  5.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策略

  6. 导致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差异的原因分析及建议

  7. 电视教材表现形式多样化研究

  8.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9.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10.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11.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12.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13.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14.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15.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16.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7.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