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新媒体的应用特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从最开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媒体,到依托于移动通信技术的手机媒体,新媒体环境可谓充斥了每个人的生活。新媒体的应用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2]:
2.2.1 开放性
每一个自然人都能随时随地的通过新媒体进行交流,打破了传统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每个人都能通过手机、互联网等通信渠道,向特定的人发布特定的内容,或是向全世界发布自己的观点、言论。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壁垒,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得人人能说,人人有渠道说。
2.2.2 互动性
新媒体的互动性极强,近年来愈发明显。与传统媒体传播信息的单向性不同,新媒体更加注重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双向性。传统媒体互动性较弱,相对于受众,传播者的地位更加强大,往往决定着受众接受信息的范围及强度,基本上没有反馈。新媒体则为受众提供了多个平台,使其自主选择接受信息的范围,“互动讨论”、“有奖竞猜”等形式也极大提高了受众对信息的反馈。受众不再轻易受到传播者言论的左右,反而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传播者对于信息的选择。
2.2.3 及时性
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主要通过新闻联播、报纸、广播等,传播的信息往往需要一天时间进行汇总和挑选,信息传播时效性不强。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受众能在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手机、软件客户端等得知国内国外的信息动态。不管是在高铁还是机场或者办公室内,都能第一时间接收到即时的资讯。
2.2.4 选择性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增强了选择性。受众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订阅相应信息,有选择的接收资讯。而传统媒体传播的信息大多指向所有受众,选择性较低。新媒体的出现让受众的自主选择性得到增强,有选择的获取信息不但能提高受众的积极性,而且符合受众的个性化需求,这与只能被动接受传统媒体发布的“无差别信息”从根本上存在不同。
2.2.5 分众性
新媒体对受众的精准化分,实现了精准传播。与大众的资讯不同,某些特定的信息需要传播给特定的人群,这是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新媒体的产生让信息的分众性得到实施,专门的手机软件、特定的网页等“分众传媒”,开启了媒体分众化时代。
2.3 新媒体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2.3.1 改变师生关系
新课改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新媒体的发展促进了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里教师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于知识、信息以及各类知识、信息的获取方法和途径拥有主动权,在课堂中主导课程的进行。新媒体的发展恰恰打破了教师的主体地位,活动性教学、互动性教学等渐渐成为课堂新模式,学生通过新媒体能更加自如地获取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给教学带来了机遇,促进了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
2.3.2 促进学生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课堂设计、组织和实施的教师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媒体的及时性和选择性等特点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机会。鲜活的教学故事、独具特色的教学案例、实时发生的重大事件均能通过新媒体以文字、图片,甚至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直观教学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使得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