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2 建构活动相关概念界定

    2.1 建构活动的定义

    建构活动是指幼儿操作各种各样的材料(如积木、积塑、辅助材料等)进行物体造型的游戏。在建构游戏中,中班幼儿既可以表现现实生活中各种物品的形态,又可以把自己思维中想象的物品具体形象化,是一种创造性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形式。以下一些理论基础可以清晰地帮助我们了解建构活动的意义,同时为后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2.2 建构活动的文献综述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属于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图示,建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皮亚杰(J.Piaget)和维果茨基(Vototsgy)。

    2.2.1 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皮亚杰在认知发展领域是最具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对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儿童都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的作用下,逐步建立起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导致自身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一个过程。中班幼儿的有意行为开始逐步发展,能力比小班幼儿发展的更为健全,他们在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存在两个基本过程,即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指刺激物输入的过滤或者改变,而顺应则是指内部格式的改变,认知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来达到和周围环境的平衡,即认识并不起因于主体,也不起因于客体,而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成果。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逐渐建立起来的,并且在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升和发展的。4到5岁的幼儿在与建构活动相互作用时,他们不仅自身的建构能力不断进步,在与建构环境的交互过程中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但是相比大班幼儿,中班幼儿在进行建构活动中仍然存在自身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不能完全调动等现象。

    这一理论就足以证明建构活动的成功主要在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幼儿自身的积极性与参与游戏的投入度,二是建构活动的材料、环境及空间设施的把握也要做到尽可能的合理,只有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才可以做到利益最大化,才可以致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中班幼儿相较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已经可以熟悉活动区的材料,并可以进行有意识的搭建了,他们在建构活动中游戏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但也不乏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因此我们要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做到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会主动地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促进幼儿自身游戏水平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1. 上一篇:小班幼儿进餐问题原因及对策
  2. 下一篇:游戏精神引领下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分析与矫正
  1. 幼儿告状行为的教育策略及原因分析

  2. 幼儿化学启蒙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3.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及策略

  4.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5. 我国幼儿教师运用奖励策略的调查研究

  6. 幼儿舞蹈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

  7. 培养幼儿亲自然情感的价值与策略

  8.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9.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0.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11.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12.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13.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14.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15.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16.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17.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