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小学语文生成性课堂教学的价值
依据建构主义的观点,课堂是师生自主建构的过程,学生与教师交互作用,形成了知识、能力和品质。[2]小学语文课堂更是师生认知、情感、态度互动、交流、生成的场所。它具有强烈的生成性,即一样的教师教同一个年级上同一篇课文,也会因为学生个体的特性、教学情境的改变、师生关系的影响等因素,生成出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语文课堂。由此可以看出,生成性教学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教师和语文教学这三个方面的价值上。
2.1 对学生的价值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单向的,这种做法不仅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且易削弱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造成死记硬背、一知半解的现象,甚至还有可能影响师生关系的正常发展。在生成性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随着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深入,生成性问题也就应运而生。教师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发现、提出、分析问题,这一过程,既是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与动力的过程。很好地使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也锻炼了其收集与处理的能力、思考与探究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此外,生成性的学习也可能引发学生对课本延伸与思考,师生、生生之间通过交流、讨论、探究,使思想得到碰撞,思维得到发展,实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效果。因此,生成性教学的实现对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探究精神与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2.2 对教师的价值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生成性教学主要是在动态化教学设计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进展,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3]它不但要求教师在面对生成性信息时,具有捕捉、筛选、利用教学信息的能力,还要求教师在面对课堂中突如其来的问题时,能够积极运用自身的教学机智,抓住那些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解决困惑、收获知识、促进发展。在生成性的教学中教师要在充分预设的前提下,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境,及时妥善地调整教学计划,扩展教学资源,形成新的教学目标、方法、思路。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教师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较强的教学能力与灵活的教育机智。所以说,生成性教学的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教育机智的提高。
2.3 对语文教学的价值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所以对学生进行语言形式与内容两方面的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它既包括要传授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功能,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育人功能。“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4]而小学语文生成性教学的实现需要教师事先对语文教材、内容做出准确、深度的解读,需要教师首先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改变过于重视语文知识,轻视语文能力的培养,过于重视语文成绩,轻视学习过程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倾向,使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语文”。
此外,生成性教学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具有积极作用。在开放、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师生省略了死板、无意义的教学环节,抛开已有的束缚、限制,大胆地思考与探索,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与兴趣被激发出来,他们开始主动去质疑、探索、收获,不仅使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能自然地达到教学目标,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