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大多数学者认为,学生学习方式指做出一些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来完成学习任务。 奥苏伯尔从这个观点出发,根据学生在学习时所呈现出的不同方式,分成了以下两种,一种是接受学习,另一种是发现学习,同时正确地说明出了这两个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新知识的获得是通过“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这两个方式进行的,由于课堂里大多数学习材料的表现形式都是文字语言,因此学习者的日常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2.3同化理论
专注于同化理论的重点是学生能够学习得到新信息,而这也主要取决于他们自我的认知结构中是否已经存在了一些相关的概念。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知识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建设的过程,这是慢慢使现实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自我认知结构的一个过程,有意义学习就是通过新信息和学生的自我认知结构之间的概念交互出现的。这种交互的最终结果是同化新知识和旧知识。 为了有效的实现同化,奥苏贝尔认为,现实的教学过程应不断通过分化和整合的原则来实现,即实施“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得到的启示
教学任务应该是教师在学生掌握各种学科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起他们的学习意识,培养他们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有方法,有能力,有选择的独立面对问题,而不是一的逃避,甚至依赖老师、父母去代替他们面对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消化并吸收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合理成分,把机械学习变为有意义学习,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紧密的相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学习变的轻快并有效率,而不是呈现出目前一些花了很多时间,却没有成效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甚至于厌恶的程度,从而产生所谓的厌学心态,也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困难的进行。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理论指导和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的创新是我们当前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柱,一方面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调节,另一方面也要找到学生最舒服,最易接受的教学方法。
3.1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本质上来讲,是要求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大发挥,这也刚好和教学行为从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中了解到的课堂学习应注重主动性学习的这一特点相一致。
首先就是要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这一点奥苏伯尔曾经有过明确观点:“动机与学习之间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 更确切地说它是学习的动机,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学习活动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活动。所以如果教师能够在传授知识的前期,将所要讲解的知识具体形象化,并设置一些有吸引力的教学环境,灵活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的好奇心,以此来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就能够使学生专心致志地参与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一些对某一学科有兴趣的学生,在学习这一学科知识时会更投入,他们的学习效果也更为显著,同时他们在一些问题的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会优于其他学生,他们更加渴望得到的方法来尽快解决问题。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者可以采取创设学习情境的方法,可用制作教学PPT,给学生呈现一个别出生面的学习背景,可以图文并茂,也可以声情并茂。对于那些学习自主性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的打破他们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一些平衡,从而促使他们做出相应的反应,进行调节自身的原有认知结构,抑或重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直至到达一个新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