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在对话互动下构建活力民主的小学语文课堂文化 14
3.3在诗意人文的熏陶下构建生命智慧的小学语文课堂文化 14
3.4在感悟积累中构建深邃厚实的小学语文课堂文化 15
3.5在开放创新中构建个性多元的小学语文课堂文化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附录一:课堂观察记录表 19
附录二:《望月》“江中月”部分的教学片段 21
课堂是教育的主要阵地,文化渗透在课堂之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小学语文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可喜的变化使我们有责任更近一步探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尤其是探讨课堂文化。谈语文课堂文化首先要简要谈谈文化和课堂,《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下的基本义是“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E·B·Tylor)对文化也有一个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习惯在内的复合体。”泰勒的定义,文化指的是精神层面。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对课堂的定义是“教室在用来进行教学活动时叫课堂,泛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据此,我们将课堂文化联系起来考虑,课堂文化就是指师生在教学场所进行教学活动时,共同建立起来的知识、信仰、观念、规则、价值、思维、习惯等的综合体。
我们先结合理论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进而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文化的包涵要素。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我们更加注重学生为主体的生本课堂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儿童基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学者把“情境”置于相当重要的位置,语文又是一门人文性学科,所以把情境运用到语文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叶澜教授的生命性教学理念强调“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文献综述、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在语文教学的统一体中,小学阶段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语感,体现语文教育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的统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文字是负载并传递信息的工具,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学即母语教育,应指导他们多读多背、多说多思多写,使每个学生都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语文的人文性主要是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特质,我们的语言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已把民族的心理、思想、道德、习俗、等积淀在语言文字之中。小学语文教学使小学生在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同时,接受了百科文化知识,接受了中华文化的熏陶,又凭借着语言学习知识学习文化,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提升自己的文化层次,这就接近了“以文教化”。小学中的核心课程由语文、数学两门学科构成,语文处于基础地位,小学语文是学习各科知识及终身学习的基础也为学生服务社会、学会做人打下基础,培养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试图拟定小学语文课堂文化的五个构成要素,应至少体现以下特质:尊重平等、活力民主、生命智慧、深邃厚实以及个性多元。师生关系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尊重;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语感及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所以必须把语文课堂搞“活”;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应体现生命的价值,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灯塔;小学语文具有基础性,为学生将来所学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阅读基础、文化基础,所以语文课堂文化应展现出厚实的一面;语文课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学生交流自己独特思想的平台,因此多元成为语文课堂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那么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的语文课堂文化现状如何?笔者就此对该校的语文课堂进行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