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实验教学的意义:
初中科学课程是以对科学的本质的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与理论性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而通过科学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大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可以扩大学生兴趣的范围,引发学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现象,从而产生探索、研究的欲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巩固科学知识,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而且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都具有重要意义。从而能够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2.4.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据了解,在科学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总体上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在实验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对科学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验证,因此就出现验证性实验多于探究性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多于学生实验;二是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学生只能被动观察实验现象,不能通过自己的亲身实验来获取科学知识,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三是在学生的分组实验中,不是按照学生先分组思考讨论,然后教师指导补充,最后进行实验的模式。而总是先由教师演示,学生只是单纯的记下教师的实验步骤,没有自己的思考过程,在教师演示完实验后学生凭着自己的记忆让刚刚教师做的实验场景再现。学生只是简单机械地重复,动手不动脑;四是很多教师进行实验教学只是为了完成教学要求,没有很好的落实科学三维目标的要求……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大大影响了实验教学价值的发挥。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形式:
在这篇论文中我主要介绍五种科学实验教学形式。
3.1.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做演示实验主要是通过展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但是演示实验可见度较低,在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教学效果会受影响。而且学生不能参与实验,使得他们积极性降低,不能达到很好的预期效果。这一点,新课程的教材中有明显的体现。科学实验是一种有目的、操作性很强的实践活动,能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实验的手段去验证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的变化、联系和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同时也为发展学生的思维提供了具体的材料,使学生学到逻辑概念、原因、结果等知识,并获得间接经验,把获取知识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假如教师对一些演示实验加以创新,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激发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大气压》这节课中采用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方法会比教师用演示法教学效果好,原因如下:
我记得我的初中所在的学校条件不好,在上《大气压》这节课时老师采用的就是演示法,而且由于实验器材有限,教师所演示的实验很少,演示实验结束后就立即进入了这节课的学习,大气压看不见摸不着,相对于初中生来说本来就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当时的我们还没有仔细思考大气压是什么、如何来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就开始进入之后大气压的知识的学习,这就使得我们的思维不开阔,没有真正理解怎样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只是盲目的记住老师上课所做的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没有真正解放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