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 4.9 4.9 5.4 5.3 5.5 6.4 6.5 6.2 6.1 5.5 4.2 4.1
表1 2009年-2011年 全国CPI指数
利用CPI指数作出图像,更清晰的观察出我国的通货膨胀持续上涨的程度。
图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如图1所示,2008年金融危机后,刚开始我国的物价指数并没有马上提高,通货膨胀时从2009年7月份开始,截止2011年12月份,CPI指数超过3%的月份有18个月,其中CPI超过6%的月份有4个月,截止2012年3月份数据显示,CPI指示仍超过3%。
3.2 货币供应量去向分析
根据弗里德曼的通货膨胀理论,通货膨胀只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过多产生的。但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否一定会产生通货膨胀。分析清楚货币供应量的去向,有助于分析货币的传导机制,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
日本在19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出现的泡沫经济,被誉为“失去的十年”。1987年-1990年的日本,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平均在10%以上,日元汇率的变化,美元的输入,使得日本货币供应量持续高涨,但是,日本GDP的增长率不超过6%,物价水平基本处于零增长的状态。
1980年代后期日本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并没有导致物价的上涨。超额货币主要被股价和地价大幅上涨所吸收。该现象适用了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公众选择财富的形势,不只是货币,或者债券,货币量可能流入虚拟经济部门,资本市场也是一大吸收货币量的,资产的不断升值,又反过来吸引了更多的资金。
用中国近几年数据来分析,观察M2,股票市场市值,房地产市场资金,以及CPI,GDP,之间的关系。
年份 M2(亿元) 中国总人口(万人) GDP (亿元) 商品房销售额(亿元) 股票市值(亿元) 12月 CPI
2011年 851,591.81 134,735.00 471,563.69 59,119.09 214,758.10 4.10%
2010年 725,851.79 134,091.00 401,512.80 52,478.72 265,422.59 4.60%
2009年 610,224.52 133,450.00 340,902.81 43,994.54 243,939.12 1.90%
2008年 475,166.60 132,802.00 314,045.00 24,071.41 121,366.44 1.20%
2007年 403,401.30 132,129.00 265,810.31 29,603.87 327,140.89 6.50%
表2 本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本文在2.5 政策问题中增提到,弗里德曼关于货币供应量增加有一部分将用于人口的增加,因此在表2 将中国人口数纳入考虑中,但数据表明,中国人口在近年没有明显增加,在13亿3千至13亿4千间浮动。因此可排除人口数量对于货币供应量的流向的影响。
2007年到2011年,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直线上升,人民币供应量增大的原因、途径有四个: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要求降低、贷款利率降低、积极的财政政策鼓励了信贷活动和基础货币的增发。政府扩大货币供应量的动因、途径和针对性复杂,在本论文中,不做讨论。
- 上一篇: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及防范
- 下一篇:美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
-
-
-
-
-
-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