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学者围绕中美之间的贸易和产业内贸易进行了不少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中美产业内贸易特征以及中国应做出的调整三个方面。在影响因素上,刘文革、刘艳利(2011)认为主要有消费者偏好、科技创新能力、规模经济、中国对美国的经济开放程度、美国对华直接投资。[1]赵放、李季(2011)认为收入水平、市场规模、美国对华直接投资是影响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因素。[2]刘磊(2013)通过对比中日、中美的产业内贸易,得出美国对华直接投资是最大的影响因素。[3]周茂荣、吕婕(2010)指出对华直接投资、规模经济、市场结构是主要影响因素。[4]在探讨中美产业内贸易特征时,张中英(2011)的研究表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5]邹宗森(2013)指出,在对外贸易中,我国生产的大多数高技术产品属于低附加值产品,缺乏贸易优势。[6]郑素静(2011)表示中美双边的贸易互补性很强,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成为新的发展增长点。[7]吕婕、林芸(2010)的研究指出中美虽然主要按H-O定理进行贸易,但是中国在高技术产业上开始表现出比较优势。[8]提出的对策基本都围绕产业升级展开,袁燕、胡求光(2011)提出要重视高新技术、制定符合国情的产业政策。[9]赵蕾、刘岳(2013)提出市场规模的扩大对中美产业内贸易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有利于提高收益率。[10]56126
在上述文献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论文网,本文对中美消费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了研究,通过数据查找与分析得出了最终结果。
[1]刘文革,刘艳利.中美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与影响因素——基于制造业的分析[J].中国市场,2012, 11(50):60-67.
[2]赵放,李季.中美双边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1,27(4):15-20.
[3]刘磊.中日与中美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J].亚太经济,2013, 12(002):92-97.
[4]周茂荣,吕婕.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10, 13(2):32-37.
[5]张中英.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J].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 14(001):151-153.
[6]邹宗森.中美高技术产品分工与贸易模式分析[J].对外经贸,2013, 15(5):18-21.
[7]郑素静.基于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看中美贸易结构特征[J].莆田学院学报,2011,18(001):42-45.
[8]吕婕,林芸.中美外贸竞争力实证分析——基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比较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0, 16(9):171-172.
[9]袁燕,胡求光.中美SITC第7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1, 17(3):722-726.
[10]赵蕾,刘岳.中美产业内贸易与市场规模,FDI的关系研究[J].学理论,2013, 18(2):103-104.
[11]李燕.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内贸易状况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 19(4):160-163.
[12]许统生,万兆泉,涂远芬,刘建.中美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对就业调整成本影响的估计[J].经济学动态,2012,19(4):008.
[13]刘伟.中美产业内贸易分析——基于G—L指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9):95-96.
[14]武敬云.中美双边贸易质量研究——基于2001~2010年细分产品贸易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2,14(4):002.
[15]宋莎,温亚利,刘庆博.中美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3, 23(4):173-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