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点对危机后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新特点及美国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影响进行分析,结合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危机后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策略。因而本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2主要内容
本文主体由危机后发达国家银行业国际化经营变化及特点以及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的策略及影响这两条线索研究危机后发达国家银行业国际化经营新特点及启示。除本章绪论外,分四章叙述:第二章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理论综述,第三章金融危机对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影响,第四章危机后发达国家银行业国际化经营变化新特点分析,第五章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的策略。
2.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理论综述
2.1商业银行国际化内涵
商业银行国际化,是指商业银行到境外去设立机构、开展银行业务,并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活动。从更广的意义上说,也包括商业银行与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往来和开展的各种国际业务,无论这些业务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进行。而这些业务,由于商业银行早已在开展,如通过与外国银行建立代理行制度来做境内外企业的结算业务等,因此,通常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国际化,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到境外去设机构、做业务。
2.2商业银行国际化途径
在国际化进程中,新建机构、并购、合并、联盟和联营是银行国际化的五种途径,五种方式各有特点。并购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国际化的目标,而建立新机构则相对较慢,由于竞争激烈联盟、合并与联营得到了部分跨国银行青睐。
2.2.1新建机构
新建机构是指一国银行根据具体情况在另一国设立形式各异、规模不一的海外分支机构,如代表处、代理行、分行、子行等机构组织形式。通过新建投资的方式向海外扩张是国际银行业早期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是跨国银行迅速发展的时期,欧洲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对跨国银行起到促进作用,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也是促进跨国银行发展的一个动因,跨国公司倾向于选择母国的银行提供金融服务。这样,各国银行大量在海外建立分行、代理行和代表处,以满足本国跨国公司的需要。1960年美国银行在海外仅有124个分支机构,到1973年猛增至573个。1966年,在英国开设分支机构的外国银行从1950年的53家增加到100家,到1975年已经达到335家。20世纪70年代,在一些避税型的离岸金融中心如巴拿马群岛、开曼群岛等,各国银行纷纷设立“空壳”分支机构,使跨国银行的数日进一步增加。8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设立了越来越多的分支机构,为本国贸易和其他国际经济活动提供资金,同时也为本国的经济建设筹集资金。
2.2.2跨国并购
银行跨国并购是跨国收购和跨国兼并的总称,是一国银行(并购银行)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购入另一国的目标银行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并购后,目标银行转化为跨国银行的附属机构、联属机构。跨国银行可以通过收购国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一定数量的股权,使其成为跨国银行的附属机构(通常为50%以上),或成为联属机构(一般参股占总股份的5%一50%)。
2.2.3结盟、联营和合并
结盟从历史上看,银行并购的基本特点表现为以强吞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资本趋于集中,形成金融垄断。但20世纪90年代的银行并购更多地是出于战略动机进行的战略联盟,基本上以强强联合为主银行战略联盟是两家或少数几家银行之间的合作,结盟者一般只集中于某项或某几项确定的业务领域内合作,而不是全部银行业务的广泛合作。通过结盟实现结盟各方优势互补,获取规模效益,提供新的产品组合,以加强实力,并且将竞争对手变为战略伙伴共同发展。目前最为普遍的银行战略联盟形式是协议式的战略联盟,结盟各方在其各自具有优势而又能给其他方带来利益的领域达成合作协议,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这种手段,发挥在国内业务方面的优势,与国际大银行结成战略联盟,实现国际化发展。如1996年巴黎国民银行和德累斯顿银行之间的联盟。
- 上一篇:奥斯特罗姆分析框架下住宅小区业主治理研究
- 下一篇:外资银行理财产品在中国的发展研究
-
-
-
-
-
-
-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