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人民币国际结算存在的问题 17
3.3.1 宏观方面 17
3.3.2 微观方面 19
4 人民币国际结算的对策建议 21
4.1 构建人民币国际清算系统 21
4.2 进一步开放资本与金融项目 22
4.3 完善商业银行结算系统建设 22
4.4优化产业结构及贸易结构 23
5 结论与展望 24
致 谢 25
参考文献 26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贸易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和金融环境的逐步改善,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条件正在不断成熟,人民币必将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货币。而要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首先必须争取其被用于国际结算,并不断推动人民币参与更多的国际结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标志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已经从计价货币提升至结算货币,也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向前迈出了极为关键的一步,是中国金融史上的一大突破。
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2008年12月31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明确提出:支持港澳地区银行人民币业务稳健发展,开展对港澳地区贸易项下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试点;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09年7 月1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的发布,标志着中国政府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乃至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阶段。2010年6月22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不再限制境外地域。2012年6月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正式开办由直接交易做市商提供流动性的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人民币“直面”日元时代开启。至此,中国已实现与17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货币互换。
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人民币被作为交易计价货币和支付结算手段,广泛流通和使用。最为典型的如越南、缅甸等国家。例如,过去我国和越南的边贸结算是以美元现钞结算为主,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已成为主要结算货币,中越边境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边境贸易占到了 95%以上,已基本实现区域性支付职能。中越之间人民币的流动规模也较大,考虑到贸易、旅游、投资等因素,每年人民币在中越之间跨境流动的规模在50—60 亿人民币左右。
人民币国际结算,从理论上讲,将稳定和促进中国企业出口。然而,跨境贸易人民币国际结算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开设业务试点之初结算规模较小,与预期结算量有较大差距;近期业务量虽然有较快的增长,但业务发展结构不平衡、出口人民币结算量较小,而且企业选择结算币种的主导权较弱等问题日益突出。
基于以上的背景描述,本文首先分析阐述了结算货币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对人民币国际结算业务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识别推进人民币国际结算进程的制约因素。然后,借鉴外币的经验教训,本文提出了化解制约因素的解决方案与对策,为大力推进跨境贸易中的人民币国际结算提供可行的建议。这对人民币充分发挥国际结算职能,成为国际投资货币、储备货币,并最终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