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走廊文化包容开放
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各核心城市的文化发展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同城市之间,在人文环境变迁、地理特征等因素方面存在的相似性,造就了淮河流域特有的文化。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各核心城市的文化是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既具备水文化的特性,温婉细腻,善于思辨;又呈现出王道文化文治与宽厚;同时还兼具仙道文化与巫鬼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多元文化形态共同作用下的文化包容性与开放性,打破了由于风俗习惯以及思维理念不同导致的沟通障碍,推动各核心城市间经济文化合作交流,为城市间的产业联动提供了经济文化基础。来`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2.4 政府合作意愿强烈
近年来,随着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周围沿江开发、沿海开发、沿陇海线开发、皖江城市带、中原经济区等开发战略的实施,将淮河生态经济走廊置入缺少高层次战略支持的尴尬境地。所以自2011年学者提出“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建设”的战略思考以来,得到了淮河干流沿线各级政府的积极响应。苏、皖、豫三省正在携手谋划“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发展战略,并积极推动将此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工程院调研组提出了打造淮河生态经济走廊的研究课题。淮安市委托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意见研究了“建设以淮安、蚌埠、信阳为核心的淮河生态经济走廊”课题。目前,由中国国际交流中心编制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已经提交给国务院。总体上看,构建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并力争上升为国家战略,得到了淮河沿线城市的积极响应和全力支持。通过各地方政府协调沟通,淮河流域各城市对区域合作已基本达成共识,为淮河流域产业联动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