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讨群体是指因生活所迫,在无法通过其他途径,如国家救济的情形下,为了文持基本生计,放弃自尊、不得以而实施向他人乞讨物品或者钱财,以获得基本生存资料的社会底层群体。
任何一个社会问题的出现都不是偶然发生的,同样,乞讨行为也是如此。陆永明(2005)表示,如果一个人本身的物质基础就非常薄弱,当遭遇自然灾害或者是人为因素的社会风险时,生存便陷入了危机状态,如果这时,国家和社会对其不能进行及时的救助,便会出现“异地而食”的自救现象。33989
过往的文献研究中,有很多学者对此概念做出了详细的解释。汤秀娟(2007) 通过对广州流浪乞讨人员生存状况的调查,作出了原生型乞讨和职业型乞讨的分类。而同池子华(2001) 对近代游民中流浪乞讨人员的划分是一脉相承的,他认为乞丐有“原生乞丐”和“职业乞丐”之分。李迎生(2006)觉得二元分型不够全面,因此提出了更为复杂的分型。在对北京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实地调查之后,将流浪乞讨者分为临时遇难型、求生存型、脱贫致富型、流浪型、奉献型、好逸恶劳型、受控制型等七种主要类型,但这总的来看依然没有超越二元分类方式,也仅是将流浪乞讨人员简单划分为好和坏、真和假的静态分型。而胡杰容(2007)出于规制乞讨行为的需要,将流浪乞讨人员分为自愿流浪者,打工无着者,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被偷被抢者,受人胁迫者,赤贫者,骗财者,好逸恶劳者,组织乞讨丐首等。论文网
无论是怎样分类,总体来看,分类的大方向都是职业型乞讨和原生型乞讨。职业性乞讨是指在不依靠乞讨就能满足其生存需要的条件下而选择乞讨作为其追求利益、满足生活需要的一种生活方式。笔者的调查研究初衷是针对于原生型乞讨者的生存现状与救助方面,所以,对于职业型乞讨者笔者在此就不做过多赘述了。原生型乞讨者是指主要是因为一些不可抗力(天灾、流行疾病、战争等)所导致的基本生存条件的丧失而走上乞讨之路,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这一类型的乞讨者主要是为满足自身基本的生存需要,即吃饱穿暖,不至于被饿死冻死。
2.2 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1 流浪乞讨者的来源研究
多数流浪群体都是来自农村,他们在家乡的生活贫困且得不到有效的社会救助,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或者因为年迈或者因为残疾丧失了劳动能力,在城市里不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换来报酬,所以选择背井离乡出来乞讨。
汤秀娟等(2007)认为流浪乞讨人员流出地与民工流出地具有某种相似性,流出的原因也有相近之处。从行政区域上说几乎各个省、市、自治区都会存在一定数量的流浪乞讨者, 但研究表明河南、安徽、贵州、江西、湖南、四川等省份的流浪乞讨者的数量较多;而从城乡对比来看,在随机调查的135 名流浪乞讨人员中, 有94.07%的人来自农村。同时她们的调查研究中还发现占绝对优势的农村人口大多数没有真正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在她们调查的来源于农村的127名乞讨人员中,仅有19人是有社会救济的, 其余的乞讨人员没有任何救济,而大多数的流浪乞讨者外出乞讨的理由便是 “返乡就等同于死路一条”。为此,很多生活贫困的农民或者是年纪大生活无着并且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在得不到出卖劳动谋生的工作时, 他们便会走上乞讨的道路。
2 流浪乞讨者的历史文化研究
另外,乞讨文化对于乞讨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的乞丐文化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伍子胥落难逃亡时为了能够活命,吹奏随身携带的长箫,借以乞讨过活。而后经过朝代的变迁,乞丐文化也在不断丰富发展,由此可见,我国的乞丐文化也是历史悠久的。卢国显等(2012)在《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生存状况、社会距离与管理创新思路》的流浪乞讨人员问卷中,研究设计了以下几个文化变量:流浪乞讨人员的文化水平、流浪乞讨人员家乡以往乞讨人员数量等。认为乞讨文化对乞讨行为的影响,应该排除在经济因素之外。并指出在一些经济比较贫困的地区,历史上就有乞讨的传统行为。也就是说,即便是收入水平并不是很低的地区的居民,乞讨文化也会影响他们外出乞讨的行为。
- 上一篇: 国内外政府网站建设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 下一篇:流浪儿童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参考文献
-
-
-
-
-
-
-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