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3.荀子的圣人人格
    荀子是继孟子之后儒家中又一位重要人物,他同样把圣人推崇至其理想人格的巅顶,是一个人学习修养以达到的最高目标。荀子曾说:“以从俗为善,以货财为宝,以养生为已至道,是民德也。行法至坚,不以私欲乱所闻,如是,则可谓劲士矣。行法至坚,好修正其所闻以矫饰其情性,其言多当矣而未谕也,其行多当矣而未安也,其知虑多当矣,而未周密上则能大其所隆,下则能开道不己若者,如是,则可谓笃厚君子矣。修百王之法,若辨白黑,应当时之变若数一二,行礼要节而安之若生四枝,要时立功之巧若诏四时,平正和民之善,亿万之众而博若一人,如是,则可谓圣人矣。”(《荀子•儒效》)荀子通过这段话对圣人作了大致的描述,认为圣人这种人格是超越于君子人格的,圣人意志坚定,看到他人为善会由衷的感到高兴,而看到他人做不符合仁义的事情是会倍感忧虑,无论是自己对外为人处世还是自我的内心世界都要做到尽善尽美,因而圣人是道德和智慧最高的人。
    比起孟子注重圣人的內圣方面,荀子更注重圣人外王的方面,外王就是更加注重自己对外的影响和作用,这就需要亲自去实践。荀子就非常看重“躬行”,他说:“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荀子•儒效》)圣人在内在得到极其充分的修养后就要去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他人服务社会。相对于孟子的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人生来都有好利、喜欢声色、耽于享受排斥痛苦等不良的本性。“荀子认为人的本性对社会秩序和伦理规范是一种潜在的威胁,世间的一切暴行逆施都能从人的天性中找到根源。”[7]这就是恶,圣人也是人,天性中也存在着“恶”,而圣人是如何从天性有恶的普通人成为大家敬仰的圣人呢?这就涉及到荀子思想中非常重要的“化性起伪”的思想。荀子的化性起伪思想是配合他的性恶论思想的,人性本恶,但可以改变。荀子所谓“化性起伪”就是改变人的本性,兴起人后天的行为。“荀子提出圣人与众人有相同的与生俱来的不待然而然之性,这就说明圣人之所生为圣人也是后天学习养成。”[8]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是由于其能够改变本性之中的恶,不断地完善自身以后的行为,如荀子曾说:“凡所贵尧禹君子者,能化性起伪”。(《荀子•性恶》)而如何改变本性恶且不断地完善自身呢?荀子给出的答案是学习和积累。荀子用“隆”、“积”、“积善”来表示学习和修养的程度不同,人格达到的境界就不同,圣人就是因为善于学习善于积累才达到最高境界的。如“匹夫隆之则为圣人”,(《荀子•赋篇》)“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荀子•儒效》)“尧禹者,非生而具者也,夫起于变故,成修为,待尽而后备者也”。(《荀子•荣辱》)“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荀子•儒效》)圣人正是在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改变了自己本性中存在的恶,从而一步一步地到达至善至美的境界最终成为人人仰慕的圣人。由此也可以看出虽然圣人在荀子心中是理想人格之典范,是道德伦理的最高境界,但是他和孟子一样,都认为圣人与凡人并非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普通人通过不断的努力是可以达到圣人境界的。由此可知荀子和孟子一样都认为圣人是人人可以达到的,而达到的途径就是学习和积累。这也说明在荀子心中,儒家理想人格中的圣人境界并不是处于空中楼阁,完全是可以达到的,荀子正是用“人人皆可为圣”的观念来教育人的。
  1. 上一篇:《四世同堂》人物对话的语用学分析
  2. 下一篇:汉语国际推广助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
  1. 论现代秘书的角色意识

  2. 论网络文学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3.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报告朱子文学论文

  4. 论《1Q84》中青豆的人物形象塑造

  5. 余光中诗歌中的民族风

  6. 中国学术生态考察报告朱熹文学研究论文

  7. 论《呼啸山庄》中的艺术特色

  8.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9.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10.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11.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12.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13.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14.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15.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16.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7.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