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商业的发展兴盛了各个传媒产业,在娱乐传媒产业百花齐放的盛况下,海派旗袍文化有了多种传播途径。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也是海派旗袍的兴盛之时,电影和海派旗袍也都在上海繁荣,在以都市题材的当时影片中,海派旗袍已是电影的主要看点之一,也成为海派旗袍记录的载体。20世纪初的女子报刊多达四十多种,《良友》、《妇女杂志》、《申报》、《玲珑》等如今也都耳熟能详,海派旗袍作为当时服装时尚的热点,也是各类小报热议的对象。笔者认为正是在这样繁荣的印刷业、在传媒行业、娱乐行业中,海 图五
派旗袍文化得以迅速发酵(见图五,选自刘瑜 《中国旗袍文化史》)。
第四,经济的繁荣促使思想文化的兴盛。作为中国金融中心的上海,以其经济基础和繁荣的经济交易,使得市民有着水平较高的物质生活,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物质得到满足后,人们会进一步追求文化及精神上的需求,因此,此时对于海派文化有着更为迫切和现实的需求,正是在这种契机下,海派旗袍文化开始穿梭在人们日常生活中。
三、 海派旗袍文化的复兴
(一) 海派旗袍的特点
海派旗袍被认为是改良的旗袍,作为海派旗袍,笔者概括认为有以下几点特点:
第一,凸显女性特征和曲线。旗袍本是全面包裹、覆盖女性身体,笔者认为,传统旗袍原本意着对于女性身体的约束和束缚,并且不适宜身材丰满的女性穿着,在20世纪初之前,女性普遍都要进行束胸。20世纪30年代,受欧美文化的影响,上海旗袍制作师丢弃原先的束胸,适当地增加了胸省,从而大胆地突出胸部的曲线,让女性第一特征之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旗袍的外形特征受欧美女装廓型的影响,重于纤长的体形,强调女性人体曲线(见图751,选自《穿旗袍的西湖——解读百年旗袍审美文化》)。
第二,露肤度与遮肤度的相权衡。通过对袖口大小的变化、底摆高低的变化、腰身、下摆的收缩、领口有无的改变,甚至是高低的开叉的变化,将平民旗袍
图751 图七
进行进一步的改良,这些改良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表现人的美而不仅是衣服本身,这也是海派旗袍与以往民国旗袍之前最为明显的不同之处。
第三,吸收西方剪裁及设计。海派旗袍款式特点正如“海派”的定义那般,在于对传统式样与西式服装的兼收并蓄。由于西方女性身材丰满的特点,西方剪裁设计通常是三文立体剪裁,海派旗袍从剪裁方面吸收了西方的立体剪裁方
- 上一篇: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与原著的比较研究
- 下一篇:儿童叙事视角下的《城南旧事》和《芒果街上的小屋》分析
-
-
-
-
-
-
-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